种族与健康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涉及如何被某一特定种族认同影响健康状况。这个概念不仅依赖自我认同,也受到社会识别的影响。对于种族与健康的研究,科学家们依据不同因素如表型、血统、社会身份等将人们组织成种族类别。研究显示,不同的种族和族裔在健康状况、健康结果以及寿命等许多健康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往往与社会劣势联系在一起,例如隐性刻板印象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健康差异被定义为「社会弱势群体所经历的疾病、伤害、暴力或实现最佳健康机会的可预防的差异」。这些差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息息相关。
在美国,健康差异的问题尤为显著。根据美国健康资源与服务管理局的定义,健康差异是「某些群体在疾病存在、健康结果或获得医疗服务上的差异」。例如,非裔美国人面临的怀孕相关并发症死亡率是白人的2到3倍。显然,这些差异并非普遍存在,某些少数族裔(例如,刚移居美国的西班牙裔移民)在抵达美国时的健康结果甚至可能优于白人。然而,随着在美国生活时间的增长,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
在美国,超过1.33亿人(即约45%的人口)拥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特别是在60岁至70岁之间,种族/族裔少数群体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为白人的1.5至2.0倍。
这些健康差异的根本原因不仅是基因因素,还包括结构性种族主义和社会经济不平等所造成的障碍。根据一项研究,非裔美国人相较于白人,面临更高的COVID-19死亡风险,这凸显了社会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联。对于非裔美国人而言,系统性的种族歧视使其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并增加了因物质使用障碍而导致的死亡风险。
结构性种族主义是导致这些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多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以非裔社区为例,住房歧视和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限制使其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这些因素的叠加及医疗中的种族偏见,造成非裔美国人健康状况恶化,并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急诊医学作为研究这些健康差异的领域,尤其是在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和创伤病例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这些不平等的明显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儿童慢性疾病的比例高达四倍,少数族裔面对这些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与此同时,针对这些族群的健康服务与研究发展仍然落后。虽然一些健康机构已经开始重视这一点,但在如何针对这些特定族群的需求制定有效的健康政策上,仍然任重道远。
尤其是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医疗服务提供者需要理解种族、社会健康决定因素及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种族不平等的问题不仅是基于基因差异,更是由于社会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然而,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使得少数族裔在获得护理的过程中遭遇更长的等待时间及不平等的痛苦管理。
这些现象不仅显示出制度性偏见的普遍影响,还强调了应对这些不平等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共健康政策需要更加专注于社会决定因素,以由根本上解决健康差异的问题。即便对于某些疾病而言,基因的影响似乎有所不同,环境、文化及社会经济因素仍然对疾病的进展影响深远。
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健康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有人认为,用于表示人群风险的「种族」有可能导致低风险族群的诊断不足。但这也意味着,对于健康差异的了解必须超越表面的种族定义,而深入探讨背后的社会结构。
在未来,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医疗保健中削弱种族及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影响,提升整体社会的健康公平。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得到真正的关注与变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