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由于情感需求或其他心理因素,某些监护人会故意让他们的孩子或依赖者显得虚弱,这种现象被称为「对他人施加的虚假疾病障碍」(FDIA)。这种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涉及监护人在其照顾的对象身上制造健康问题的假象,通常呈现为长期看似的病痛,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健康,也可能导致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
FDIA,曾被称为「代理性Munchausen症候群」,其根源可能源自监护人在童年时期所体验的创伤事件,例如情感上的忽视或虐待。
根据医疗专业人士的观察,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通常是希望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关注。监护人可以通过造假医学检查结果、故意伤害孩子或捏造各种症状来维持这种状态。孩子的痛苦,不仅是对健康的影响,更是在心理上无形地形成了创伤。
FDIA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
这种行为的特殊之处在于,监护人和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不健康的同盟,使得这种虐待得以延续。
FDIA所表现的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相对于普通的身体虐待,FDIA的虐待行为往往是经过计划的,缺乏即兴性,且往往是在秘密进行的。这使得医疗专业人员在面对模糊且难以解释的病例时,可能无意中成为施害者的同帮者。
受到FDIA影响的孩子,常常经历深重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信任身边的人。失去所相信的父母,可能会导致他们未来难以建立健康的依附关系。有报告指出,孩子在长大后,或许会否定自己的健康需求或产生对医疗系统的恐惧。
这些孩子的唯一「罪过」,就是出生在不幸中的家庭,却无法脱身于父母的控制之中。
目前,FDIA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将受害的孩子从施害者那里带走,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适当的治疗。虽然心理治疗的成效尚无法确定,但对愿意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施害者来说,心理治疗仍可望取得一定效果。然而对于那些拒绝承认自己行为不当或无法采取行动的人,治疗的难度就会加大。
FDIA的认知仍在演变中,许多医疗专业人士对于此情况的研究逐年增多。该疾病的命名和发展有其历史背景,如今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术语使用,使得社会对该议题的理解日益丰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FDIA的认识不断引起争议,特别是在该现象如何描述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因上。虽然已经有研究揭示其病理性色彩,但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怀疑与争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以避免让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