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of Our Own(AO3)成立于2008年,自那以来,这个非营利的开放源码平台对于粉丝作品的存档方式产生了显著影响。作为粉丝们共同创作的数位作品库,AO3不仅允许用户分享他们的创作,还为多样化的作品提供了结构化的标签系统,使得作品更易于搜寻和访问。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实了用户的创作体验,同时也促进了社群的互动与支持。
截至2024年12月17日,AO3已有超过14,023,000件作品,涵盖68,550个粉丝领域,持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和读者。
AO3的诞生源于对传统粉丝网站的反思。 2007年,FanLib这个网站试图将粉丝作品商业化,但由于其对粉丝社群的忽视,遭到了广泛的批评。这促使了一群对粉丝文化充满热情的人士创建了非营利的转化作品组织(OTW),并于2008年推出了AO3。在这个基于开放源码的框架下,粉丝作品得以自由流通,且使用者的需求被优先考量。 AO3的命名来自作家Naomi Novik的一篇博文,该文呼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存档」来支持粉丝社群。与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间》相呼应,AO3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能够发声的空间。而这一理念的落实,正是让这个平台在粉丝社群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AO3的运作完全基于自愿者的程序设计以及社群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个平台不仅是一个作品的收藏库,更是一个关于粉丝自我表达的空间。
AO3 的核心特色之一是其标签系统。这套系统允许用户根据内容类型、角色、配对和其他特征对作品进行标签。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作品更容易被发现,同时也让创作者有机会运用多样化的标签来吸引特定的读者群体。自2021年9月起,每部作品的标签数量上限设为75,这一改变旨在优化网站的导航体验。 除了标签系统,AO3允许用户匿名注册账户,并使用化名进行创作,这一点提升了用户的隐私和自由度。即使不注册账户,用户亦能查看平台上大部分的作品,只有选择将作品限制给注册用户的创作者例外。此外,AO3还引入了「Kudos」功能,让读者可以像其他平台一样表达对作品的喜爱,虽然这一功能也引发了一些作者对于互动性的担忧。
AO3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粉丝们文化表达的集体体现;而这种文化表达,正是建立在开放源码与社群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尽管AO3在粉丝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资金募集及社群管理。最新的财报显示,2022年的运营成本已达到290,688美元,而募集资金的主要途径则包括春秋两季的募款活动及其他自愿捐款。此外,AO3的法律团队基于公平使用原则,支持多种富有争议的创作,包括描写悲剧性情节的作品。 AO3的成长同时伴随着各种外部挑战,包含网络攻击及国际上的审查问题。例如,2023年一个黑客组织便对AO3发动了DDoS攻击,要求支付比特币赎金。面对这样的威胁,AO3选择加强网站的防护措施,确保用户能够持续地访问和分享作品。
AO3无疑地改变了粉丝作品的存档方式,其开放源码的设计理念及社群参与的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作品的可获取性,更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粉丝创作的合法性与认可。凭借着强大的社群基础,AO3不断地成为粉丝文化的一个指标,并在未来持续塑造着网络文学的发展。 为此,读者和创作者们不禁要问:在这个数位化的时代,开放源码的精神是否有可能成为更多艺术形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