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健康状况,通常在七天内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迹象。这可能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或尿量的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急性肾损伤的成因可分为前肾性、内源性和后肾性三大类别,各种原因可导致肾功能的异常,并且急性肾损伤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0%至15%。随着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进一步的症状也可能出现,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肾脏功能,还可能对整个身体产生连锁影响。
AKI的临床症状往往受到根本原因的主导。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包括:
疲劳、食欲减退、头痛、恶心和呕吐。
此外,钾水平的显著升高可以导致心律异常,可能会危及生命。肾脏的液体平衡也常常受到影响:
血压可能会高、低或正常,这取决于具体情况。
有时患者在腰部可能会感到疼痛,这通常是肾脏周围纤维组织膨胀导致的。当肾损伤是由脱水引起时,可能会有口渴的感觉,并且身体检查中会显示液体不足的迹象。针对这些症状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因为这将有助于医疗专业人员迅速制定治疗计划。
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可以归为三个主要类别:
这类原因是指那些导致肾脏有效血流减少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脱水、低血压、心脏衰竭以及药物使用等。
这类原因直接损害肾脏本身的结构,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受损等。常见的内源性病因包括:
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间质炎等。
由于肾脏以外的尿路阻塞造成的AKI,例如肾结石或膀胱癌等疾病,也是常见的原因。这类情况会引起尿液流动的不畅,从而导致肾功能的损害。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病史和实验室数据。若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即可确诊为AKI:
血清肌酐在48小时内增加≥0.3 mg/dl或在7天内增加≥1.5倍基线。
另一个诊断标准是尿量在6小时内小于0.5 mL/kg/h。对于住院患者来说,早期识别这些情况至关重要,以便迅速采取行动。
AKI的管理需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
AKI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尤其在ICU中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50%。每年全球大约有两百万人死于AKI。即使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未来发展为慢性肾病的风险也将显著增加。
面对急性肾损伤,对于及时识别其症状和原因至关重要。无论是医疗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都应该提高对这种潜在致命状况的认识。你有没有考虑过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帮助预防急性肾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