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中,「互动体」(interactome)指的是特定细胞内所有分子相互作用的整体集合。其中,蛋白质-蛋白质互动(PPIs)不仅是该研究的核心,也许还能揭示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塑造细胞的生物学过程。早在1999年,法国科学家伯纳德·雅克(Bernard Jacq)及其团队首次提出这个术语,开创了一条探索生物复杂性的全新途径。当这些分子之间的互动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就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呈现特征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意义。
「互动体不仅是生物网络,它们还将各种分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变得更加可视化,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所有生物体中,分子互动都会发生,无论是属于不同生化家族(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还是同属一个家族。这些相互作用会形成分子互动网络,而这些网络通常根据涉及的化合物性质进行分类。最常见的互动体即是蛋白质-蛋白质互动网络(PIN)。例如,Sirt-1蛋白互动体涉及Sirt-1与其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了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功能中的重要角色。
不同物种的互动体规模不一,与其生物复杂性存在显著相关性。以酵母为例,其互动体被估算拥有1万到3万个蛋白质-蛋白质的互动,而这一数目甚至可能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而改变。这意味着理解一个生物的复杂性,或许需要比仅仅考虑其基因组更为深入的分析方式。
基因间的互动影响彼此的功能,一个突变可能在没有其它突变的情况下是无害的,但与另一突变的组合却可能致命。这些基因形成的网络不仅有助于探寻细胞过程的功能地图,也对药物靶点的识别至关重要。 2010年,研究者利用540万的两基因比较制作出了最完整的基因互动体之一,涵盖约75%的酵母基因,这一模型改进了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
「基因互动的网络能够帮助我们揭示基因保守性的概念,并且在预测基因的功能上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探索互动体的科学领域称为互动学(interactomics)。这一科学利用多种实验和计算方法来描绘互动网络的结构和特性。酵母双杂交系统(Y2H)是一种重要方法,使我们能够检验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互动。而伴随质谱技术的亲和纯化方法则能够更全面地识别蛋白质复合体,大大减少了错误正确率。
「这些技术所带来的互动网络可视化,不仅巩固了对细胞内过程的理解,还有助于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一旦建立了互动体,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系统的特性及功能。这包括对互动体的覆盖度进行评估,过去的研究表明,Y2H筛选通常只能检测到大约25%的互动。然而,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比对知名互动的基准,来过滤出错误正确的数据,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随着互动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的误差和测试结果的复杂性。尽管目前的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所有蛋白质的互动,未来的研究如能进一步改善方法,或许将揭示更深层的生物学机制和药物研发的潜力。
通过考察互动体,我们能否有效解开细胞运作的复杂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