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是一种由眼睛的屈光力旋转不对称所导致的屈光误差,结果使得视力在任何距离都出现扭曲或模糊的情况。其它的症状还包括眼睛疲劳、头痛,以及夜间驾驶的困难。散光通常是出生时就有的,并且可能在生活中发生变化或发展。如果在早期未加以治疗,可能导致弱视。
根据观察,散光的部分原因不明,但被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散光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角膜的不规则曲率和晶状体的保护反应变化,称为晶状体散光,它与调节痉挛的机制相同。诊断是通过称为自动屈光检查的眼部检查来完成,这不仅能检查透光率,还能检查角膜和晶状体的散光成分。治疗散光的选项有三种:眼镜、隐形眼镜和手术。眼镜是最简单的选择,隐形眼镜可以提供比双重非球面镜片更宽广的视野。
根据统计,欧洲和亚洲地区的成年人中,散光的影响范围在30%到60%之间。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影响。散光在1801年由托马斯·杨首次报告。
虽然散光可能是无症状的,但较高程度的散光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包括:模糊视力、双重视力、眯眼、眼睛疲劳、疲倦或头痛。一些研究指出,散光和偏头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先天性散光的原因不明,虽然认为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至2007年,基于双胞胎研究的遗传学表明,遗传对散光的影响较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用于调查散光的遗传基础,虽然未显示出明确结果,却已识别出多个候选基因。
包括PDGFRA基因的变异被认为与角膜散光相关,但后续的研究并未重复该结果。
散光也可能在白内障手术或角膜损伤后出现。伤口或白内障切除的缩减可能导致角膜在某一方向上变平,进而造成散光。
规则散光的主要经纬线是垂直的。在「顺规」的散光中,垂直经纬最为陡峭,而在「逆规」的散光中,水平方向的经纬更为陡峭。倾斜散光则在120至150度及30至60度之间有最陡的曲线。
根据放松的调节情况,散光可分为:简单的远视散光、简单的近视散光、合并散光及混合散光等类型。每种类型的成像情形各异,会对视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诊断散光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使用视力表、角膜计及角膜地形图等手段,帮助医生了解眼睛的曲率及散光程度。
散光的矫正方法包括使用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各种选择根据患者的眼部健康、屈光状态及生活方式决定。对于有角膜圆锥的人来说,隐形眼镜往往能达到比眼镜更好的视力效果。
在年长者中,散光也可以在白内障手术中被矫正,通过植入圆锥形的人工晶体来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9年有1.237亿人受到未矫正的屈光误差,包括散光的影响。散光的普遍性在老年人中增加,因为在眼睛的折射指数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散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托马斯·杨的发现。他在1793年注意到自己有视力问题,于是开始探索这个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在眼科中建立起来,并进一步引发了对光学和视力矫正技术的灵感。
在了解了规则散光与不规则散光的根本区别后,您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影响我们视力的隐形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