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超出了正常范畴呢?最近的研究揭示,虐待性管理(Abusive Supervision)在工作场所中的存在不容忽视,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员工的情绪,也会造成组织的各种负面结果。根据报告,由于上司的虐待行为,许多员工感到受到了工资的不公平对待、生活压力的增加,甚至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
虐待性管理是指下属对其上司的行为进行持续的负面评价,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敌意表现。
虐待性管理的存在广泛地影响了许多企业与机构的运作,甚至不局限于工作场所,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同样会出现类似现象。根据调查,75%的工作场所霸凌事件都是由上级发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虐待性管理不仅是上司的行为表现,还影响到下属与其同事之间的关系。
研究指出,虐待性管理与职场霸凌有着明显的重叠。无论是被刻意贬低、忽视,还是监管过严,这些都可能导致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许多受到虐待的员工会寻求报复,或者选择主动退出这个工作环境,但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在组织中发展出反社会的行为。
根据Bolin和Heatherly的研究,工作不满导致轻微不当行为的发生,但并不一定导致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此外,员工对上司的期望与实际工作环境之间的落差,会进一步增加潜在的职场不满。例如,当主管公开指责或记住下属的过往失误时,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员工生产力的减低及离职意图的上升。虐待性管理造成的负面情绪弥漫于整个工作环境,并可能流向他们的家庭。
研究还显示,当员工在工作中遭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回到家庭后对家人的态度也可能变得消极。这一现象称为“转移攻击”,即将受到的虐待或不满情况移转到家庭成员身上,使得家庭关系受到影响。
家庭的氛围往往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虐待性管理的存在可能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出现更多的敌意和不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氛围会受到工作的影响,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出现更多的敌意和不理解。因而,虐待性管理的危害不仅局限于职场,也可能波及个人的家庭生活。
企业主必须认识到虐待性管理的存在及其所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及员工的权益。首先,强化员工承诺的反应至关重要,企业应表明对虐待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这样下属才会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此外,建立良好的伦理环境,例如明确的行为准则,也能有效保护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
提供积极的伦理环境与支持的措辞,让员工明白其在组织中的价值,能有助于减轻虐待性管理的影响。
在情感上受到虐待的下属,往往会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产生一种负面影响的连锁反应。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识别和降低虐待性管理的风险,使得每位员工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