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面对上司施加的压力,对许多员工来说,这不仅是日常挑战,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随着对「虐待性监督」的研究逐渐增多,学术界对于这一现象的探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究竟哪些因素促成了职场叛逆行为?而这又对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虐待性监督被定义为「下属对上司持续表现出敌意的言语和非语言行为的感知」,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下属的职业满意度,还可能激起反抗行为。
虐待性监督并不仅限于单一的负面行为,而是累积起来的行为模式。研究显示,约有75%的职场欺凌事件是由高层主管所引发,这使得虐待性监督的影响不容小觑。无论是冷处理、嘲笑,还是不当扬名,都能让下属感到无法承受的压力。
在面对这种不公平对待时,员工的行为反应可能出人意料。大多数人可能会假设,当受到虐待时,下属会选择直接反抗或辞职,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他们会选择以不合作的方式回应,进而参与到组织的偏差行为中。
「当一名员工感受到不尊重时,他们的叛逆行为倾向于增加。」
研究表明,当员工对工作环境感到失望时,他们往往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责任感与忠诚度。例如,当工作中出现不公平现象时,员工将逐渐失去对工作的投入,并在获取同事的默许后,开始参与偏差行为。这种行为大多是从小的违规开始,最终可能演变成更大的反抗和不合作行为。
心理契约的破裂是激发反抗行为的关键所在。员工的内心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会使他们感到不满,进而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根据研究,这些挫折和自我的威胁往往是员工叛逆行为的主要前因。
虽然虐待性监督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企业仍可以采取几种措施来减轻对员工的伤害。加强对虐待行为的反应、建立正向的伦理氛围以及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都是提升员工承诺感的有效方法。
提供合理的行为准则,让所有人都能遵循,或能有效阻止虐待行为的出现。
虐待性监督的影响不仅限于职场,还可能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当员工在工作场所遭受虐待时,往往会把这种负面情绪转化到家庭中,出现对家庭成员的社会性破坏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家庭关系,还会造成社会问题的扩大。
虐待性监督的存在对于职场心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工作环境中的不平等关系不仅让人感到压力,更可能导致职场反抗的行为与家庭关系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应该思考:你是否有过面对压力时的反叛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