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空航天和能源技术的进步,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已经成为了高温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些材料系统通常应用于金属表面,特别是运行在高温环境中的部件,如燃气涡轮机的燃烧室和涡轮。它们的厚度可达100微米至2毫米,作为良好的热绝缘材料,有效地延长了构件的寿命及其耐热性。
热障涂层的主要功能是隔离金属基材,使其能够在极端的热负荷下运行,从而最大化操作温度而不损坏底层结构。
热障涂层能够保持构件和涂层表面之间的显著温差,这使得它们能在不断升高的操作温度环境下运作,而不至于对结构部件造成过大的热暴露。这降低了氧化和热疲劳的影响,从而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随着对更高效且能在更高温度下运作的发动机需求的增加,TBCs的材料需求也朝着高熔点、低热导率和更好耐氧化性能的方向发展。
以陶瓷材料为主的热障涂层通常由四个层组成:金属基底、金属键合涂层、热生长氧化层(TGO)和陶瓷面层。现阶段,稳定的氧化锆(YSZ)被广泛用作陶瓷面层,其具有很低的导热性,但在高于1200°C时会经历相变化,引发裂纹。在以YSZ为基础的发展中,新型稀土锆酸盐被探索作为其替代品,在高于1200°C的条件下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但其抗裂纹能力较差。
风险与机会并存,过去已开发出许多能在极高温下操作的新型陶瓷材料,这为未来开发更多高效能热障涂层铺平了道路。
TBC的失效机制涉及许多因素,但主要有三项关键机制:热生长氧化层(TGO)的增长、热冲击和面层的烧结。 TGO的形成会引起压缩应力,与基材的热膨胀不匹配会导致裂纹生成。当经历多次加热和冷却循环时,这些裂纹可能会扩展至整个涂层,导致最终的失效。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的运行中,频繁的启动和关闭操作所导致的热冲击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热障涂层的设计需考虑层间的热膨胀系数匹配,以延长使用寿命并减少裂纹生成。
在汽车和航空领域,热障涂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汽车中,它们被用来降低引擎排气系统部件的热损失,并减少引擎舱的噪音和热量。在航空领域,TBCs用来保护基于镍的超合金,增强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新技术的发展使得陶瓷涂层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上,既保护材料,还提高了耐磨损能力。
正如科学家和工程师所研究的那样,热障涂层的材料与设计代表了当前材料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一系列改进有望在更多极端环境下实现它们的潜力。然而,我们是否能找到完美的热障涂层,从而适应不断提高的技术需求与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