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环境下,如何保护关键机械部件免于损坏?热障涂层(TBCs)成为了现代工程中的理想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中,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及排气系统等部件,以承受极端的热负荷。
这些厚度自100微米至2毫米的热障涂层,凭借其卓越的热绝缘性,成为了高温环境中关键部件的守护者。
热障涂层的主要功能是隔热,这让其能够在高于金属基材熔点的工作温度下运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基材的热暴露,从而延长部件的寿命。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系统,热障涂层不仅能够减少氧化与热疲劳,还能支持更高的运行温度,这使得其在需求日益增长的高效引擎中,成为了无法或缺的技术。
要保证热障涂层在激烈的热机械环境中表现良好,必须满足多项要求。这些包括高熔点、相稳定性、低导热性和化学惰性等。在多层结构中,通常包括金属基材、金属粘合层、热生长氧化物(TGO)和陶瓷上层。其中,陶瓷上层通常由稳定的锆石(YSZ)组成,其在正常运行温度下表现出极低的热导率。
陶瓷涂层通过创造最大热梯度,确保下层始终保持较低温度,但当温度超过1200 °C时,YSZ会因相变导致涂层开裂。
虽然热障涂层在保持部件性能上的潜力巨大,但其失效机制却相对复杂且难以预测。主要的失效原理涉及热生长氧化物层的增长、热震和上层涂层的烧结。这些失效原理在热循环过程中会逐渐累积压力,导致失效。
热生长氧化物层的增长引入的压力,对于长期运行的部件可造成伤害,从而导致失效。
除了热生长氧化物的形成,热震所导致的应力在发动机起停过程中也会显著影响热障涂层的耐久性。随着热循环的频繁,这些压力会导致涂层材质内部出现裂纹,最终形成层间剥离,极大地影响了涂层的功能性。
目前市场上,除了YSZ之外,还出现了其他多种热障涂层材料,例如硼化锆和钐锆酸盐等,它们在高于1200 °C的环境中展示了出色的性能。在汽车与航空产业中,这些涂层不仅保障了部件的耐高温性能,还提高了整体燃料效能,使得涂层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透过改良的热障涂层,工程师能够设计出更轻便且高效的发动机,从而实现效能上的显著提升。
在汽车应用中,热障涂层已被广泛用于排气系统中,用来控制热量散失,减少引擎舱的工作温度。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它们则被用于保护高温超合金材料,防止熔化与热循环的影响。
随着对更高效和耐久的引擎需求持续增长,未来的热障涂层技术也必然将进一步发展。这包括新型涂层的研发及其加工方法的创新,旨在提升热障涂层的热导率及其耐热性。更多的研究者正在寻求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以对抗高温环境带来的挑战。
那么,在未来的高科技领域,这些热障涂层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