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塑造的心灵: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文化心理学是研究文化如何反映和塑造其成员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基于心灵与文化不可分割且相互建构的前提。文化心理学强调两个要点:首先,人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其次,文化亦是由人所形塑。学者们试图定义文化的本质及其在心理现象中的功能。 Gerd Baumann曾阐述道:「文化并非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抽象的分析概念。」而Richard Shweder则将文化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如何调节、表达和转变人类心智的学问。

这导致了人类心灵的民族分歧,而非心灵的统一。

历史

Yoshihisa Kashima谈及文化心理学时,将其分为传统和运动两种意义。文化心理学作为传统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西方浪漫主义。 Giambatista Vico和Herder被视为早期重要的思想启发者。文化心理学的制度性起源始于1860年创立的《民俗心理学与语言科学杂志》。 Wilhelm Wundt对此观点进行扩展,其《民族心理学》的著作是早期与文化视角相关的心理学文献之一。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使得文化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分支产生了交集。尽管这两个领域彼此影响,但它们的焦点有所不同。跨文化心理学使用文化作为测试心理过程普遍性的手段,而文化心理学则关注特定文化的社会实践如何影响心理过程的发展。

重要性

根据Richard Shweder的说法,西方心理学研究在非西方背景中多次无法复制。因此,文化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多元文化对基本心理理论进行贡献,从而进行修正,使这些理论能更全面地诠释所有人的行为。

W.E.I.R.D.即指西方、受过教育的、工业化的、富裕的和民主的群体,这些群体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代表性非常过度。

最近的研究显示,不同文化间在逻辑推理和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基于W.E.I.R.D.群体的发现未必能普遍适用于其他文化。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是基于这12%全球人口的心理学主张,这可能导致误解心理学理论并忽视了心理学的多元性。

互相塑造

互相塑造的模型显示社会和个人间的相互影响。社会由个人组成,因此个人的行为和行动会直接影响社会,而社会的组成和价值观同样会影响个体自身。

尽管文化心理学已经建立这一理论模型,但社会制度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个体在社群中形成的影响。

批评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也面临批评,其中之一便是关于文化刻板印象的问题。人们对东亚文化和北美文化在社会心理现象上的差异化解读,经常会陷入过度概括的陷阱。

方法

心理学家Richard Shweder强调心灵与文化是互相构建且不可分割的。尽管自我报告法是文化心理学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但这种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可靠性常遭受质疑。

文化模型

为了理解社会世界,人们可利用文化模型以帮助及时调整行为,这些模型承载着文化根源的智慧。 Hazel Rose Markus和Alana Conner提出的4 I's文化模型,强调了个人、互动、机构与观念四层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

这个文化循环反映了文化与个体之间的互相塑造。

在文化心理学的共同努力下,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文化影响。想想看,您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文化的影响而行动的呢?

Trending Knowledge

当文化遇上心理学:为什么心理学研究需要更多的文化视角?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心理学研究日益认识到文化在塑造人类行为和思维中的重要角色。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正是为了填补西方心理学与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反映出人类情感和行为上的多样性。 <blockquote> 文化心理学是一种探讨人类心智如何被文化塑造的学科。 </blockquote> 文化与心智:相互构成的关系 文化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从浪漫主义到现代:文化心理学的历史有何不为人知的秘密?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如何反映和塑造其成员的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基于一个前提,即思想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彼此构成关系。这个理论包含两个主要命题:首先,人们受到他们所处文化的影响;其次,文化也受到其成员的塑造。 <blockquote> 文化心理学旨在定义文化的本质及其在心理现象中的功能,并提出文化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抽象的分析概念。 </block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