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学领域,Cottrell大气层的概念由A. H. Cottrell和B. A. Bilby于1949年提出,旨在解释某些金属中如何受到硼、碳或氮间隙原子的影响而使位错被固定住。这一现象在体心立方(BCC)和面心立方(FCC)结构的材料中都可以观察到,例如铁或镍。当这些小的杂质原子进入晶格结构中时,会引起微小的畸变及其周围的残留应力场。这种应力场可以透过间隙原子扩散到位错中进行缓解,而位错的核心因为其结构的开放性,能够容纳这些原子。这样形成的集合就是Cottrell大气层。
Cottrell大气层的形成及其对金属强度的影响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当溶质原子聚集在位错附近,能够缓解与位错相关的应力,从而降低位错存在所需的能量。因此,当位错从Cottrell大气层中移动时,将需要更多能量,这使得位错在晶体中的移动变得不利。结果,位错会受到有效的固定。一旦位错被固定,则在屈服之前需要较大的力量来解除这种固定。因此在室温下,位错不会解除固定,这就导致了在应力-应变曲线上观察到的上屈服点。然而,一旦超过上屈服点,固定的位错会成为Frank-Read源,生成新的不被固定的位错,这些位错在晶体中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导致后续的下屈服点出现,并使材料以更具塑性的方式变形。
当样品被静置一段时间(例如几个小时)后,碳原子会重新扩散回位错核,这会导致上屈服点的回升。 Cottrell大气层的影响还促进了Lüders带的形成,并对深拉伸及制造大板材产生了阻碍。因此,一些钢材产品专门设计以排除Cottrell大气层效应,如去碳化的间隙钢,并添加少量钛以去除氮。
因此,在某些环境和条件下,Cottrell大气层的存在可以成为金属加工过程中的一个挑战。
Cottrell大气层的存在对高温下材料的行为亦具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材料经历蠕变状况时。位错与相关的Cottrell大气层的移动会引入粘性阻力,这使得位错的移动变得更为困难,并从而减慢了塑性变形的速度。
Suzuki效应是另一种相关的现象,特征是溶质向堆积缺陷的偏析。在FCC系统中,当位错分裂成两个部分位错时,会在两者之间形成六方密堆积(HCP)堆积缺陷。 H. Suzuki预测,该边界的溶质原子浓度将与母体相的浓度不同。这类似于Cottrell大气层,会对位错运动施加阻力,从而使材料强度提高。
在施加应力的情况下,例如碳和氮等间隙溶质原子可以在α-Fe体心立方晶格内部迁移,这种短程的迁移会产生内部摩擦或弹性效应,即所谓Snoek效应。 Snoek效应的研究有助于计算BCCα-Fe中的碳和氮的溶解度,进一步分析材料的性能。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Cottrell大气层的概念不仅有助于理解金属及半导体材料的强度机理,更对相关材料的加工和运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Cottrell大气层的存在及其影响无疑是材料科学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领域,这引发了一个思考:我们如何利用这一现象来创造更坚韧的材料以应对未来更高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