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一组影响肺部间质(即肺泡周围的组织和空间)的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涉及肺泡上皮、肺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以及血管周围和淋巴管周围的组织。当肺部受伤触发不正常的愈合反应时,这种病变便可能发生。通常,身体会产生适量的组织来修复损伤,但在间质性肺病中,修复过程遭到干扰,导致肺泡周围的组织变得疤痕化和增厚,使氧气进入血液的难度增加。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无痰咳嗽、疲劳和体重减轻,通常会在几个月内逐渐发展。
根据统计,罹患此病的人的平均生存期为三至五年。 2015年,间质性肺病和肺部结节病(pulmonary sarcoidosis)共同影响了190万人,并造成122,000人死亡。令人担忧的是,大约30%到40%间质性肺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肺纤维化,后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2.5到3.5年。
间质性肺病可根据其成因分为特发性(idiopathic)和继发性(secondary)两大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指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病,占大多数病例。因此,这些病症的具体类别无法确定。然而,根据美国胸科学会的分类,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七个子组:
继发性间质性肺病是指那些由已知病因引起的疾病,包括结缔组织与自体免疫疾病、吸入物质、药物引起的和感染等。
这些原因的统计约如下:
诊断间质性肺病涉及评估症状及详细的病史。通常,患者会经历呼吸困难、运动耐受性下降等症状,并伴有慢性咳嗽。在检查中,发现的“魔术贴音”是ILDs的常见耳音。
肺功能测试通常显示限制性缺损,以及一氧化碳扩散能力降低(DLCO),这表明肺泡与血管之间的氧气运输受到减少。胸部X光与高解析度CT扫描(HRCT)是诊断ILDs的重要工具,能提供更清晰的影像,辅助诊断过程。
治疗间质性肺病因为包含了不同病理过程而有所不同。氧气疗法、肺部康复、药物与肺移植等都是可能的治疗选择。特定药物如抗纤维化药物(pirfenidone和nintedanib)则对于减少肺功能衰退有帮助。
根据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位生存期为3至3.5年,而接受肺移植的病人则有望延长生存期。
然而,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挑战,因为医生可能需面对其病因复杂性。面对这一切抗争,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医疗科技能否为这些病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