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增长,飞机的噪音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些来自飞行中的声音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可能对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航空噪音的来源繁多,理解这些声音的来源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是我们亟需面对的课题。
航空噪音是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涉及到飞机在不同阶段的运行,例如著陆、起飞和滑行等。
飞机在飞行时所产生的噪音,主要来自于三个主要来源:引擎及其他机械噪音、气动声噪音,以及航空系统的噪音。这些声音会影响飞机的性能和乘客的舒适度。同时,对于生活在机场附近的人来说,这样的噪音更是无法逃避的困扰。
首先,飞机的引擎及其运行部件是噪音的主要来源。这些噪音通常是在起飞和上升阶段最明显,尤其是喷气式引擎在达到超音速时,会产生刺耳的「蜂鸣声」。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如高旁通比例的涡轮风扇引擎,其噪音已经有所降低,但仍然是一个主要因素。
不同型号的飞机,其噪音水平和频率各不相同,噪音的特性也随之变化。
其次,气动声噪音是由飞机表面气流的流动所产生,尤其在飞机低速飞行时更为明显。流过机翼和起落架等部件的气流,会在某些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声波,进一步加剧了周围环境的噪音污染。军用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其噪音尤其突出,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研究显示,机舱内的噪音来源包括驾驶舱与客舱的增压系统、空调系统和辅助动力单元(APU)等。
除了引擎和气流外,航空系统本身也为噪音的产生贡献良多。在民用和军用飞机中,客舱的噪音往往来自于辅助动力单元的运行,这对于乘客的飞行体验造成了一定影响。
飞机的噪音污染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噪音暴露超过140分贝(dB)的情况下。研究指出,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听力损失等健康问题。
据德国的一项环境研究指出,日平均声压水平达到60分贝,可能会使男性冠心病的风险提高61%,女性则提高80%。
住在机场附近的人群,长期受到航空噪音的侵扰,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研究还发现,夜间的高噪音水平与心脏病的风险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此外,噪音的影响不仅限于居住环境,在飞机内部,机组人员和乘客亦受到噪音的影响,例如记忆力和注意力的下降。
为了应对航空噪音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噪音减少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其他机构已经就航空噪音的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要求新型飞机在设计上要降低其噪音排放。
现代的高旁通设计涡轮风扇引擎比起上世纪60年代的 Turbojet 引擎,已经安静了许多。
另外,夜间飞行限制和相关的土地使用政策也在许多地区得到推行。对居住在机场周边的居民,政府提供了隔音建筑的补助,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飞行带来的噪音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航空噪音将有望进一步下降。新型的涡轮引擎设计、改进的机翼构型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等,都为减少噪音提供了可能的新途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计到2026-2031年,可实现超过40分贝的噪音减少。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进步,能否真正解决航空噪音问题,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探索。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增加,如何在发展航空业的同时,妥善处理噪音污染问题,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