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飞机掠过天际,随之而来的并不仅仅是人们对于旅行的期待,有时同时伴随着的是飞机噪音所带来的各种健康问题与生活困扰。根据相关研究,飞机噪音污染可引发睡眠障碍及心血管疾病,这现象引起了全球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针对噪音管制的政策。
飞机噪音源于多个方面,包括地面待机时的辅助发电机、滑行时的机械运作、起飞及降落的过程中,以及在航行过程中的引擎运行。飞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引擎及螺旋桨的转动会在空气中产生压力波,这些压力波通过空气传播,从而产生可听见的噪音。
不同类型的飞机,其噪音的强度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主要来源可归结为三大类:引擎噪音、空气动力学噪音和航空系统的噪音。
对于螺旋桨飞机而言,噪音的来源可均分于螺旋桨及空气动力学的影响。直升机的噪音则来自于主旋翼和尾旋翼的空气动力学噪音,以及主齿轮箱及其他传动链的机械噪音。引擎噪音尤其在起飞和爬升阶段最为明显,比如当风扇叶片达到超音速时所产生的「嗡嗡声」。
在高空高速飞行过程中,空气流动造成的噪音将随着飞机速度及飞行高度的增加而增强。研究表明,飞机的机身形状,例如鼻部与风挡的设计,对声音的产生有直接影响。以螺旋桨飞机为例,大部分噪音来源于气流在叶片周围的运动,甚至是降落装置及机翼所产生的低频水流噪音。
除了引擎外,飞机内部系统,例如驾驶舱及客舱的加压与空调系统,也可能是造成噪音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商业喷气飞机上,辅助发电机所产生的噪音分贝数甚至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机组人员与乘客的影响不容忽视。
根据健康研究,飞机噪音的强度可达140分贝,对听力、心血管健康会造成长期影响。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发作等问题,并且有证据指出,住在机场附近的居民会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
根据德国环保署进行的一项大型健康研究发现,日间平均声压水平达60分贝的环境中,男性的冠心病风险增加61%,女性则为80%。
面对日益严重的噪音问题,各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管制政策。例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规定了民用飞机的最高噪音水平,并要求飞机设计及操作遵循特定的噪音认证标准。随着时代推进,这些标准亦逐步严格化,促进了飞机设计与操作的改进。
在噪音成为公共议题的背景下,许多航空公司与生产商已开始致力于开发更安静的飞机与更完善的操作规程。以现代高涡轮发动机为例,相较于以往的喷射引擎,这些新型引擎的噪音水平有了显著降低,有助于减缓航空噪音问题的恶化。
最新的航空技术发展不仅聚焦于引擎效能的提升,也包括噪音减少技术,如使用工程设计和材料改进来降低噪音。不过,根据NASA的预测,若要在保持飞行安全的同时,继续降低噪音水平,仍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调整。
鉴于飞机噪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深远,未来的航空业是否能真正做到在机场附近居民的健康与飞行安全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这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