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各种海洋生物所带来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罹患瘫痪性贝类中毒(PSP)将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这种中毒症状主要与双壳类软体动物密切相关,如青口、蛤蜊、牡蛎及扇贝等,它们通过滤食积累了由微藻(如甲藻、硅藻和蓝绿藻)产生的神经毒素,尤其是沙克毒素(saxitoxin)。
沙克毒素是造成瘫痪性贝类中毒的主要原因,且其来源涉及多种微藻的复杂生态关系。
在亚北极、温带及热带地区,来自Alexandrium属的甲藻是最常见的毒素生产者,导致多次PSP的爆发。这些爆发通常与特定物种密切相关,包括Alexandrium catenella、Alexandrium tamarense及Gonyaulax catenella等。特别是在亚洲,Pyrodinium bahamense则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根据研究,PSP的影响不仅限于人类,甚至对野生海洋哺乳动物亦造成威胁。以阿拉斯加的海獭为例,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黄油蛤蜊(Saxidomus gigantea)具备生物积累沙克毒素的能力,借此作为化学防御机制。当这些海洋生物摄取含毒食物后,其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人体摄入这些含毒的贝类后,症状可在短短的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内出现,这让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危险的来临。
PSP的症状通常在进食后很快发作,患者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口腔周围的刺痛感等。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呼吸困难及肌肉瘫痪,甚至可能造成死亡。这些毒素的特性使一般的烹饪方法无法消除,令其成为潜在致命的海洋威胁。
而目前对于PSP毒素的检测,常用的方式有小鼠生物测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这些检测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存在超过80微克/100克的毒素,这是判定贝类是否适合作为人类食品的重要依据。
“PSP患者大多仅有轻微症状,随着身体自我排毒后可望自然痊愈,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则需要进行高压氧疗法等紧急处置。”
鉴于PSP对公众健康的威胁,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呼吁加强监测和研究,以便在未来能及时应对这些来自海洋的隐患。此外,个人对于海鲜的选择也要更加谨慎,以降低中毒风险。
面对海洋中的这些生命威胁,我们该如何确保自己的食物安全,并了解这些神秘成分的来源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