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世界中,「男性圈」(manosphere)这个名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一个包含多种网站、博客及论坛的复杂环境,该环境不仅推广传统男性主义,还常常表现出厌女和反女性主义的思想。男性圈中的群体包括男性权利活动家、无法约会者(incels)、自主男性运动(MGTOW)、搭讪艺术家和父亲权利团体。这些社群虽然有着各自的观点,但共同的信念是:社会对男性存在偏见,这种偏见源于女性主义的影响。
接受这些思想被形象化为“服用红药丸”,这一隐喻源于电影《黑客帝国》。在男性圈中,"红药丸"代表了一种觉醒,让男性认识到社会实际上是由女性主义主导,并且在很多方面对男性不公。
男性圈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男性解放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运动逐渐将男性面临的问题归咎于女性主义及对女性权力的强调。根据媒体学者Debbie Ging的观察,网络的普及使得这种极端反女性主义和厌女言论得以广泛传播。
在男性圈中,流行着一套特有的行话和术语。比如,厌男性(misandry)这一概念常被提及,却缺乏实质证据显示其影响深远。男性圈信徒认为,女性主义是推动社会不平等和男性受害者被忽视的根源。某些社群提出,男人应当通过推崇超级男性主义来拯救社会,或透过强迫女性服从来获得性别优势。
男性圈的核心信念之一是“红药丸”,这一术语源于电影《黑客帝国》,用来描绘一种对社会真相的觉醒,即女性主义对男性的压迫和偏见。
男性圈不仅仅局限于反女性主义的观点,它还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翼的意识形态存在重叠。一些研究表明,男性圈的激进化与社会暴力、网络骚扰和对女性暴力的美化密切相关。像2014年的Isla Vista枪击案和2018年的多伦多奔车袭击等事件,都与男性圈的激进信仰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
一些研究指出,男性圈内部的信念不仅助长了厌女情绪,还可能将一些男性推向极端行为,比如大规模枪击事件。
男性圈的发展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当这些思想开始流入大众讨论中时,社会对其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许多人质疑男性圈的存在及其对女性的影响:它所承载的不是多样性,而是一种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偏见和对女性的仇恨。
媒体对男性圈的讨论往往与其所引发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随着对高调暴力事件的追溯,社会对于男性圈的看法开始变得更加严厉。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社群并不是简单的意见互动,而是潜藏着引发暴力和仇恨的潜在危险。
一些评论员指出,男性圈所提供的并非简单的对话平台,而是一个让男性宣泄不满和仇恨的“休息室”。
面对这些现实,我们或许该问自己,这种极端性别思想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