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内上皮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子宫颈表面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种变化可能最终导致子宫颈癌。 CIN实际上表示子宫颈细胞的潜在癌前变化,特别是在圆柱上皮和鳞状上皮的过渡区——即子宫颈的鳞柱交界处。这种病症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以此评估细胞的异常程度。
CIN通常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征兆与症状。当然,若发展成为子宫颈癌,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症状,如:
不正常或绝经后出血
异常分泌物
膀胱或肠道功能的变化
盆腔疼痛
CIN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持续的HPV(人类乳突病毒)感染,特别是高风险型别如16或18型。高风险HPV的感染会影响肿瘤抑制基因,例如p53基因和RB基因,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与突变的累积。
某些群体女性发展CIN的风险较高,包括:
感染高风险型HPV(如16、18、31或33型)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例如HIV感染)
不良的饮食习惯
多名性伴侣
不使用避孕套
吸烟
CIN的早期微观变化是子宫颈上皮发生异常增生,这种变化几乎无法被女性察觉。这些变化主要在鳞柱交界处发生,是一个不稳定的区域,易发生异常改变。此外,HPV感染引起的细胞变化(如koilocytic变化)在CIN中也很常见。尽管HPV感染是CIN发展所需,但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为高级别的病变或癌症。
HPV测试(如Digene HPV测试)具有高度准确性,是确认CIN的有效检测工具。筛检过程通常包括Pap检查和随后的阴道镜检查,这些方法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以确立即有的病变。
诊断CIN或子宫颈癌必须进行组织活检以进行组织学分析。
CIN根据细胞的异常程度分为三级。 1988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发了“贝塞斯达系统”来统一描述异常上皮细胞,以指导临床管理。不同级别的细胞变化被重新分类为低度或高度粪便上皮病变(LSIL或HSIL),提供更明确的临床指引。
筛检主要通过Pap检查和HPV测试进行。健康指导机构建议定期筛检,以便及早发现此病。 HPV疫苗是主要预防CIN和子宫颈癌的策略,虽然疫苗无法预防所有类型的HPV感染,仍然需要进行定期筛检。
对于CIN 1(轻度异常)通常不建议即刻治疗,因为此症状多数在一年内会自行消失。相较之下,对于CIN 2及以上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其他消融处置以去除异常细胞。
治疗的方法包括冷冻坏死、电烧、激光切除等,但可能增加未来怀孕的风险。
现实中,多数CIN会自我逆转,70%的CIN 1病例在一年内会消失。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5万至100万名女性诊断为CIN,这一状况多发于25至35岁之间的女性。
对于CIN的知识普及极为重要,因为定期筛检和及早发现都是防范子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但在您了解CIN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后,您是否也意识到重视健康筛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