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脱位,即「Atlanto-occipital dislocation」,被称为「矫形性断头」或「内部断头」,这种情况描述了脊椎与颅底之间韧带的分离。尽管生还的可能性存在,但这类伤害的致死率高达70%,大多数患者在事故发生后即告不治。然而,有些患者却奇迹般地逆转了这一致命的后果,回归正常生活。
这些患者的故事,不仅是医学奇迹,也是人类韧性与生存意志的体现。
此类伤害通常因高速度的交通事故而引起,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头部相对于身体的比例较大。因此,当发生猛烈冲击时,他们更容易遭受这样的伤害。脖部与颈椎的关联尤为重要,特别是「C1」脊椎,作为支撑头颅的主要结构,任何损伤都可能剧烈影响个体的生理功能。
确诊的第一步通常基于历史和身体检查,接着透过影像学检查确认,CT扫描因其快速性而成为急性外伤患者的首选。医疗团队会评估髓内结构的完整性,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距离,这些都是根据韧带的完整性来进行的评估。例如,对于「dens」和「basion」之间的距离(即BDI),正常值应该少于9毫米。
「Wackenheim line」等测量方法,也能协助判断相接关节的情况,若其线与「dens」相交,则需要提高警觉,进行进一步检查。此外,「atlanto-occipital interval」的正常值应该在4毫米以内,这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伤害。
治疗方案通常涉及将颈椎固定于颅底,这被称为「颅脊融合术」,在手术中使用的工具包括侧中杆以及交叉连结的螺丝。尽管这样的手术能够提供必要的稳定性,患者可能无法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转动头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脑水肿,此时医生会进行相应的引流处理。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顺利通过手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受伤的严重程度及其反应成正比。
在这类伤害中,70%的患者会立即死亡,另有15%的患者虽然送入急救室,但依然会在住院过程中不治。生存机会的高低,十分依赖受伤的程度,特别是「basion-dental interval」的测量。如果这个值大于16毫米,死亡的风险就显著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此类伤害后,许多患者可能面临重大的神经功能损害,其中包括可逆或不可逆的四肢瘫痪、多重颅神经缺陷,甚至意识丧失等。值得庆幸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能够实现近乎完全的康复,这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某些颈椎骨折与颈椎脱位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最常见的包括「Jefferson fracture」和「Hangman's fracture」,这些伤害的存在不仅使得治疗变得复杂,也对预后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
清晰了解这些伤害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此类伤害的极端情况也出现在流行文化中,例如在Michael Connelly于2020年出版的惊悚小说《Fair Warning》中,主角Jack McEvoy调查了发生颈椎脱位的案件,揭示出一名连环杀手的罪行。此外,许多医疗剧集也探讨了相关的手术过程,使得更多人对这类伤害有了认识。
在每一次伤害的背后,无不蕴含着人类的脆弱与坚韧,当面对生死的考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与逆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