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界,对抗病原体的战争从未停止过,然而,随着抗药性细菌的兴起,许多昔日无法想像的病菌再次浮出水面。其中,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作为一种非典型病原体,正逐渐引起关注。这种革兰氏阴性、好氧的非发酵细菌在医疗环境中难以根除,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中更为常见。它的抗药性让医疗工作者面临重重挑战。
这种细菌的命名历史十分曲折,最初作为Bacterium bookeri被发现,曾先后归类于Pseudomonas和Xanthomonas,直到1993年才随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确立为Stenotrophomonas的类型种。
在临床环境中,S. maltophilia经常附着在潮湿的表面上,例如机械通风的管道和留置尿管。这种细菌在生物膜的形成和附着能力上极具优势,并且随着医疗设备的使用,感染风险不断增加。
S. maltophilia 的外膜囊泡(OMVs)会诱导人体的inflammatory response,这些OMVs对人类肺部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并促进促发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例如IL- 1β、IL-6、IL-8 和TNF-α。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细菌并非高度致病,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与其他病原体共存时,会显示出其独特的致病机制。对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病人,如囊性纤维化患者,其感染率逐年上升,这意味着S. maltophilia在临床病原体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治疗S. maltophilia感染具挑战性,主要因为它对多种广谱抗生素具天然抗药性,尤其是对所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这使得该细菌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致病性,更在于它引发的治疗困难。
而在临床上,抗生素只在无法移除感染性假体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而许多感染可透过删除这些假体来获得改善。适当的抗生素选择取决于细菌的感受性,许多S. maltophilia的菌株对合并疗法(如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某些特定的β-内酰胺类药物有反应。然而,随着抗药性的增强,治疗选择变得越来越有限。
S. maltophilia感染与高度的病死率涉及到那些严重免疫抑制的病人,尤其是HIV感染者、癌症患者以及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患者。这些群体的病人更容易受到这种病原体的侵害,呼吁我们密切关注其流行病学动态。
尽管S. maltophilia的流行病学仍需深入研究,但可见的风险因素,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的置放、最近的手术和紊乱,均使得这种细菌不容小觑。
随着抗药性问题的加剧,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存在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感染控制机制,更改变了临床治疗的模式。面对这种不断演变的病原体,医疗工作者亟需不断更新知识,并对潜在的感染及其抗药性引起警惕。在这场抗药性与病原体的战争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新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