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0年代从亚马逊淡水海豚中分离出来以来,属于链球菌属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已成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病原,导致每年超过一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种病原体自首次发现以来,已在全球最少27种养殖或野生鱼类中出现感染报告,其中包括鲤鱼、红鼓鱼、混合条纹鲈以及虹鳟等。不论是淡水还是咸水鱼,S. iniae都具有感染的威胁,其感染可引起脑膜脑炎、皮肤病变和败血症等症状。
S. iniae不仅对鱼类造成威胁,偶尔也会在手掌处理鱼类的鱼贩中引发感染,特别是亚裔。 【值得注意】
S. iniae首次于1972年被从一只患有“高尔夫球病”的亚马逊河海豚的皮下脓肿中分离出来。该病原对β-内酯抗生素敏感,最终使用青霉素和泰乐菌素成功治疗。 1976年,这个病原被正式命名为S. iniae。随着时间推移,亚洲和美国也出现了其他链球菌的爆发,其中一些与S. iniae症状类似。
「对于水产养殖业,S. iniae的经济影响不容小觑。」
S. iniae被确认对27种鱼类产生影响,其中包括:
这些鱼类中,多数在水产养殖期间因为遭受环境压力(如水质差、过度拥挤、处理不当等)而最容易受到S. iniae的感染。
「现今的水产养殖操作的鱼类高度敏感于S. iniae的感染。」
尽管S. iniae主要是在鱼类中引发感染,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对免疫力较弱的人类造成威胁。感染通常表现为细菌性脓皮病,亦有可能引发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败血性关节炎等症状。最早在1991年和1994年,德克萨斯州和渥太华出现了人类感染案例,这些病例都与处理生鱼有关。
对抗S. iniae感染,水产养殖业有几种控制措施。一项研究显示,减少投喂鱼的饲料量可以降低死亡率,因为喂食会加速病原在水中的扩散。此外,减少鱼类的密度、调整水温及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也能减少鱼的压力,更有效的控制感染扩散。
「在一些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可以成功治疗S. iniae感染,最常用的是青霉素。」
从小至大的水产养殖领域皆受到S. iniae的威胁,这样的情况迫使科研人员开发出新的防控方案与治疗方法。那么,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警觉性来面对这样一个看不见的威胁,并努力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