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这种来自地球深处的化石燃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无法忽视。其形成过程是杂物、藻类和沉积物在高压下聚合而成,通常位于浅海的底部。为了获取这些宝贵资源,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定位潜在的油田,而地震波的运用正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地质学家使用地震波技术,能够揭示地球深处的秘密,帮助我们找到石油储层.
地质学家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震源爆破与被动观测,前者是在地底进行一小型爆炸,观察随后的地震波反射,这一过程能提供地下地质结构的资讯。而被动方法则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地震波来收集数据。此外,还使用重力计和磁力计等仪器来进行探索。
在探测到油田的潜力之后,地质学家会开始进行钻井,挖掘长孔以进一步获取石油。在美国的历史上,有些油田的油曾经自然涌现地面,但目前可利用的油田则有限,尤其是阿拉斯加地区大部分被竭尽。
钻井过程是石油开采的第一步,透过油井钻探深入地球,设置钢管以保持钻孔的结构稳定。在钻孔的底部会打开洞孔,让油能进入钻井,随后会接装一套被称为「圣诞树」的阀门装置,来调整压力及控管流量。
钻井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个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博弈。
石油的提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回收、次级回收以及增强回收。
在初级回收阶段,地层内部的自然力量推进油向上流动,这些力量包括水的自然补给、天然气的膨胀及重力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回收率通常介于5%到15%之间。
随着时间推移,油田的内部压力逐渐减少,当自然力量不足以推送油至地表时,会使用次级回收方法,这包括向地层注入水或气体来提升压力,以增加油气流速度。
次级回收的回收率平均增至35%至45%。
增强或称为三级回收的方法,则进一步提高油的流动性,包括热增强油回收技术 (TEOR),常透过蒸汽注入的方式减少油的粘度,提升提取效率。
例如,在美国加州的中途夕阳油田,热注入方法成功提高了油的回收率,为该地区做出贡献。
油气开采行业的工作人员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健康与安全挑战。根据研究,在2003年至2013年间,尽管职业致死率整体下降,但油气开采行业的工作事故却有所上升,交通意外及设备接触事故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面对严峻的安全问题,业界亟需采取更有效的危害控制措施。
石油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大元凶。石油开采及运输中可能发生的漏油事件,同样对海洋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石油的开采是科技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结果,但背后隐藏的环境与安全考量却不能被忽视。在面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我们是否能找到更为可持续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