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和政府正面临着不断增加的环保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指标的出现为人们理解和评估环境状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环境指标是一种简单的度量,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环境或人类健康的状况。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这些指标能以更实用和经济的方式来追踪环境状况,而不必重新记录每一项可能的变数。
环境指标通常定义为一个数值,它有助于提供对环境或人类健康状况的见解。
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臭氧消耗物质(ODS)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是了解平流层臭氧耗竭的重要指标。环境指标的准则和框架已被用来帮助选择和展示这些指标。其中,压力-状态-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模型,是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所开发的重要基础。
环境指标可分为几大类,包括生态指标、压力指标和反应指标。生态指标可以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测量,如大气温度、平流层臭氧的浓度或某个地区的繁殖鸟类数量等,方便了解环境的「状态」。
压力指标则衡量人类活动或人为压力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
而反应指标则像是跟踪公共卫生设施服务的人数,进一步显示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环境指标,被视为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子集,旨在追踪社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上的整体可持续性。
例如,欧洲环境局领导的「DPSIR」(驱动因素、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框架则提供了一个结构,用以评估和呈现环境指标。驱动因素和压力指标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状态和影响指标则揭示了环境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反应指标则测量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和努力,这些指标的设置通常聚焦于科学可信度、政策相关性和实际监测需求等三个核心区域。
此外,许多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团体和研究机构使用环境指标来检视是否达成环保目标,并传达环境状况给公众及决策者。随着指标的逐步发展,这些测量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可以在地方、区域或国家层级上进行监测。
在人类面临环境挑战的时代,有些人尝试通过指标来监测和评估整个地球的状态。环境政策研究所的Lester Brown曾指出,当前的世界处于超越模式,全球对于自然支持系统的逐渐崩溃,将导致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崩溃。
这一系列的警示提醒我们,环境指标在企业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变得至关重要。
例如,欧盟的环境管理和审核计划提供了核心指标,以便注册的组织能够评估其环境表现及持续的环境改进。
在选择或开发指标时,需考虑到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通常来说,使用者可分为三大类:技术专家和科学顾问、政策决策者及资源管理者,以及普通公众。技术专家和科学家更加关注复杂且详细的指标,而政策决策者则需要能够有效评估政策目标的指标。
最终,普通公众则偏好具有简单明了讯息的指标,比如紫外线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这与其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虽然环境指标本身可以迅速传递复杂的综合资讯,但当它作为一套指标系统来看时,则更能全面反映出环境状况。
如同组织各种不同的指标一样,能让一般人理解的则是核心的数值指标或可视化评估,如箭头或交通信号,进一步简化它们的成果和影响。我们也不断见证各种重要环境指标系统调整他们的指标报告,以便集中于有限的「指标集」。
反思这些环境指标的设计及其传达方式,我们仍需问自己:这些指标真的能够帮助我们在未来保护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