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贝叶斯统计的概念在分析大脑的功能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人员试图解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大脑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中进行推理和决策。这不仅是数学的挑战,也是揭示我们知觉和行为背后过程的钥匙。
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机器学习、实验心理学及贝叶斯统计等多个学科。早在1860年代,海尔摩兹便开始研究人脑如何从感官数据中提取感知信息。基本观点是,神经系统需要将感官数据组织为准确的内部模型,以理解外部世界。贝叶斯的概率理论由众多重要的贡献者发展而来,像是拉普拉斯、托马斯·贝叶斯等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8年,埃德温·詹斯提出了使用贝叶斯概率来建模心理过程的框架,这使得贝叶斯的统计框架被认为有潜力为神经系统的功能提供深入的见解。这一概念在无监督学习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分析合成方法的研究中。
许多心理物理学实验的结果都以贝叶斯感知模型的观点进行解释。人类感知与运动行为的多个方面都可以用贝叶斯统计来建模。这一方法强调行为结果作为神经信息处理的最终表现,被称为使用贝叶斯决策理论来建模感官和运动决策。
在这方面的代表性工作包括Landy、Jacobs、Jordan、Knill、Kording、Wolpert和Goldreich等。
许多理论研究探讨神经系统如何实施贝叶斯算法。这方面的典型工作包括Pouget、Zemel、Deneve、Latham、Hinton和Dayan的研究。乔治与霍金斯发表了一篇文章,建立了一种名为层次时间记忆的皮层信息处理模型,该模型基于贝叶斯马尔可夫链网络。他们进一步将这一数学模型映射到现有的皮层架构知识上,展示神经元如何通过层次贝叶斯推断识别模式。
最近的一些电生理学研究专注于神经系统中概率的表征。像Shadlen和Schultz的工作便是这一领域的重要代表。
预测编码是一种生物学上合理的方案,用于根据最小化预测误差来推断感官输入的原因。这些方案在形式上与卡尔曼滤波以及其他贝叶斯更新方案有关。
在1990年代,像乔佛·希顿和卡尔·佛里斯顿等研究者开始研究自由能的概念,这是一种可计算的可行方法,用以衡量实际世界特征与神经网络模型中所捕获的特征表示之间的差异。卡尔·佛里斯顿最近试图进行一种统合,在这种框架中,贝叶斯大脑源自于一种自由能最小化的普遍原则。在这一框架下,行动及感知被看作是压制自由能的结果,从而导致感知推理和更具主观性的贝叶斯大脑观。
佛里斯顿表示:“在此考虑的自由能,代表着同环境交换中任何惊讶程度的界限,其期望由状态或配置编码。”
这项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简明扼要地呈现在2008年《新科学家》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一种统一的脑功能理论。佛里斯顿对这一理论的解释能力进行了以下声明:
”这一脑功能模型能够解释多种脑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学特征。”
虽然科学界在这个领域的探索还在继续,但无可否认的是贝叶斯统计为揭开人类大脑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窗口。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你认为我们的知觉还有多少未知的深度等待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