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血浆中主要存在的蛋白质之一就是补体成分C3。 C3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补体系统中,它对于抵抗病原体,尤其是细菌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C3的缺乏与缺陷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导致更多的健康风险。
C3在补体系统的激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激活是一系列反应中的重要环节,涵盖了经典和替代的补体激活途径。缺乏C3的人在面对细菌感染时,往往会受到重大威胁。当C3通过经典途径被激活时,形成了一种称为C4b2b的C3转化酶,这是由C4和C2的激活形式的异二聚体构成。此转化酶催化C3的水解,生成C3a和C3b。
C3a是一种嗜酸性毒素,同时也是一些细胞激素的前体,而C3b则作为一种调理剂,能促进免疫反应。
在替代补体途径中,C3由C3bBb转化酶切割。该转化酶形成于激活形式的C3和因子B的相互作用中。 C3被转化为C3b后,会暴露出反应性硫酸酯,这使得其能够共价结合到任何提供亲核体的表面,例如初级胺或羟基基团。
通过晶体结构分析,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C3的多个结构特征。 C3的前体最初是由4个精氨酸残基的去除所产生,形成了两个链,分别是β链和α链,这两者通过二硫键相连。 C3转化酶通过切割α链来激活C3,释放出C3a嗜酸性毒素,同时生成C3b。
在人体内,C3主要由肝脏中的肝细胞合成,并且在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合成。 C3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也相当重要,血液中的C3水平可以用来支持或否定某些医疗诊断。例如,C3水平降低可能与全身性红斑狼疮和某些肾脏疾病如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有关。
因子H是C3的主要调节因子。因子H的缺乏会导致补体系统的替代途径中C3活性失控,增加感染风险。 C3的缺乏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细菌病原体的抵抗力明显减弱。
C3的缺失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这使得个体对细菌病原体特别脆弱。这些患者在面对相同的细菌感染时,往往会出现重复感染的现象,但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不会受到同样的影响。这种情况在缺乏其他补体成分的患者中也能见到,特别是C1、C2和C4等成分,同样会对整个补体系统的功能造成影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3对于抵御革兰氏阴性细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的重要性大。虽然有研究显示,在医疗免疫抑制的情况下获得的C3缺乏可能对一个人的长期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但先天性感染所引起的C3缺乏已知会导致慢性疾病。此外,几种C3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也有关联。
在探讨整个补体系统如何影响免疫反应时,C3的角色无疑不可或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是否能更全面地了解C3及其结构域在提升免疫反应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