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性乳腺炎可能听起来像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而若与乳腺癌混淆,其严重性更不言而喻。颗粒性乳腺炎可分为特发性颗粒性乳腺炎和由多种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颗粒性乳腺炎,如结核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尽管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其诊断和治疗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与乳腺癌的呈现极其相似。
颗粒性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的(非癌性)病症,虽然它与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但其诊治方式却截然不同。
患者通常会在一侧乳腺感到硬块,伴随没有系统性疾病迹象的症状。可能的症状还包括乳头内陷、疼痛、皮肤发炎、乳头分泌物、瘘管、淋巴结肿大,以及在少数情况下出现“橙皮样”变化。这种病症多半在单侧出现,但双侧病例也相对常见,且多数病例出现复发现象。
特发性颗粒性乳腺炎的特征包括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的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这些肉芽肿围绕在乳腺腺小叶周围。此类病灶有时非常难以与乳腺癌及其他病因(如结核病、梅毒等)相区分。
因为颗粒性乳腺炎是在排除其他病因后才能诊断出来,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某些案例中,可能会存在其他解释的怀疑。
目前的研究尚未确定其病因。部分研究表明,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高雌激素或高催乳素水平也被认为在发展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具体的诱因可能包括外部创伤或刺激,而一些案例则是因为催乳素升高或药物诱发的。
研究发现,催乳素对乳腺腺小叶的分泌活动有直接影响,而这些肉芽肿的形成也与免疫系统有关。
自1996年首次报导颗粒性乳腺炎中发现皮肤醋酸杆菌以来,越来越多的报导确认了这种细菌的存在,且它与颗粒性乳腺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能解释了其与颗粒性乳腺炎间的关联。
目前,颗粒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案尚未确立。许多来源报导约一半的患者能在2至24个月内完全康复。部分文献建议使用完整切除或类固醇治疗,并指出由于复发率高,长期随访是很重要的。类固醇的使用通常需要约六个月的时间,而单独使用类固醇则可能增加复发的风险。
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考虑到激素水平对病情的影响。
颗粒性乳腺炎的诊断与乳腺癌的区别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治疗策略的根本不同。在高压环境下,不少患者可能对其状况有误解,而他们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也充满疑虑。最终,读者不禁要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提高对颗粒性乳腺炎及其与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以更好地为自身健康负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