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部受到重大创伤后,一个常见但却被忽视的情况是基底骨折。这种骨折通常会导致脑脊液(CSF)漏液,进一步引发多项并发症,包括脑膜炎等严重问题。理解基底骨折及其影响对于患者及医疗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基底骨折是指颅底的骨头断裂。根据研究,约20%的基底骨折患者可能会出现CSF漏液,这可能从鼻子或耳朵流出。常见的症状包括耳后瘀血、眼周瘀血和耳鼓后出血。此类骨折需要相当程度的外力冲击来造成,通常与交通事故、摔倒或其他外暴力事故有关。
基底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
- Battle's sign —耳后瘀血。
- Raccoon eyes —眼周瘀血,即“黑眼圈”。
- 脑脊液漏液。
- 颅神经麻痹。
- 从鼻子或耳朵流出血液(有时血量很大)。
- 耳朵内积血。
- 听力丧失、眼球震颤、呕吐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能提示到更为严重的内部损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基底骨折分为前部和后部骨折。前部骨折影响范围主要包括蝶骨的上部和筛骨,而后部骨折则涉及枕骨、颞骨和部分蝶骨。 75%的基底骨折伴随颞骨骨折,这种骨折可能是纵向、横向或混合型的,取决于骨折线的走向。
根据外部冲击力的方向,基底骨折可以进一步被分类如下:
纵向骨折:将颅底分为左右两侧,通常由正面或后面的撞击引起。
横向骨折:将颅底分为前后两部分,通常由侧面的撞击或压缩引起。
环形骨折:沿着脑干出口处的边缘分离,这种情况可能会伤害到神经和血管。
基底骨折的诊断通常通过CT扫描来确定。根据伤害的范围和位置,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可能涉及手术以封闭CSF的漏液,或者介入以减压颅内压力。
研究显示,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于预防脑膜炎的临床效益并不显著。
非移位性骨折通常在没有特殊介入的情况下自然愈合。尽管如此,基底骨折患者特别容易出现脑膜炎等并发症,因此应予以特别关注。现阶段,对于这类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有效性依然存在争议。
在运动赛车事故中,基底骨折通常是致命的原因之一。许多著名的赛车手因此失去生命,包括一些举世闻名的F1驾驶员。为了提高安全性,许多赛车委员会已强制要求驾驶员使用头颈固定装置,如HANS装置,以减少这类伤害发生的概率。
这些措施无疑挽救了不少生命,但面对基底骨折,无法完全消除潜在风险的存在。或许在我们寻求提升运动赛车安全的同时,仍需深入思索如何预防基底骨折及相关并发症的更全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