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的领域,卡特尔的存在犹如一个影子,潜行于市场的每一角落,操控着价格与供应。这群独立市场参与者共谋,决定了谁能进入这场利润的斗争,而他们的手法可谓是阴险而高明。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卡特尔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何它们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依然如此影响深远。
卡特尔的本质是一种反竞争的操作,透过共同协作、限制竞争来提高利润,这一行为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都被视为非法。
卡特尔是由多个独立的市场参与者组成的集团,他们相互勾结,不参加竞争,这一行为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利润,并在市场上取得主导地位。通过限制生产,比如设定低生产配额、囤积货物或制定市场配额,卡特尔可以创造出人为的短缺,干预正常的供需平衡。
卡特尔的类型可以分为垂直与水平两种,前者涉及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后者则是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尽管卡特尔在理论上能够带来稳定的市场价格,但由于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合作通常是动荡不安的。
自古以来,卡特尔的形成就与社会经济结构息息相关。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工匠协会都可被视为某种形式的卡特尔。在自由市场秩序盛行的18世纪至19世纪,卡特尔于1870年首次出现在工业领域。当时的德国与奥匈帝国因为卡特尔的广泛存在,被称为“卡特尔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推崇市场自由化,全球范围内开始对卡特尔实施禁令,这一禁令至今依然在多国内持续扩大。
卡特尔组织往往需要一个明确的合作协议,通常被称为CAU(接触、协议或理解)。这些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允许它们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并在行业内获得共谋利润。卡特尔的类别可分为供应商卡特尔、需求卡特尔、区域卡特尔等。每一种类型的卡特尔都有特定的目的与操作模式,巧妙地控制着市场的竞争。
经济学研究显示,过去200年内,卡特尔平均使市场价格提高约23%。这些组织的存在不仅对价格造成影响,还对市场竞争格局带来严重后果。许多卡特尔因内部成员的“作弊”行为最终瓦解,但在这过程中,它们所造成的价格扭曲却往往是持久的。
经验证据显示,在已知卡特尔的情况下,它们的存在可能导致价格将近32%的过高收费。
由于卡特尔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全球多数地区的竞争法都对其进行严格监管。美国的《谢曼法案》便是对卡特尔活动的明确禁止,所有参与卡特尔的个体都可能面临高达1亿美元的罚款,或长达十年的监禁。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卡特尔的存在愈加困难。惩罚制度的严厉和执法机构的监管,都使得这种市场操控的行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卡特尔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反应,仍然让人堪忧。它们会想出哪些新手法来维持这种反竞争的运作模式呢?
在经济体系不断演变的今天,卡特尔到底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