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7日至11日,海牙大会汇聚了750位来自欧洲各国的代表,还有来自加拿大与美国的观察员,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盛事之一。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包括邓肯·桑迪斯(Duncan Sandys)和尤泽夫·雷廷杰(Józef Retinger),他们为不同政治光谱的代表提供了一个平台,讨论欧洲政治合作的未来。会议亦是在国际欧洲统一运动委员会的支持下举行,该委员会后来演变为欧洲联盟。
此次会议标志着欧洲运动的开始,其后来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海牙会议的存在是多位关键人物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动如此多的参与者,得益于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会议的参与者包括政治家的名单繁多,著名的有温斯顿·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等。这些政治领袖代表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权,并怀着对欧洲未来的期待而聚集在一起。
许多与会者,包括曾经的法国总理,对于如何推动欧洲一体化持有强烈的兴趣与愿景。
会议的准备工作始于1947年7月20日的巴黎会议,桑迪斯和雷廷杰主持了这次会议,成立了国际欧洲统一运动协调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将多个为欧洲统一努力的组织整合在一起,如经济合作欧洲联盟、联合欧洲运动等。该委员会最终定名为国际欧洲统一运动委员会,桑迪斯当选为主席,雷廷杰则担任荣誉秘书。
会议的参与者中,有些组织仍以模糊的形式支持欧洲合作的理念,而另一些则目标明确,坚持联邦主义的信念。
会议最终通过了三项决议:政治决议、经济和社会决议及文化决议。政治决议的内容反映了不同派别之间的分歧与共识,特别是在联邦主义者的强烈呼声与更为保守的渐进主义者之间。会议强调了对欧洲团结的支持,并提出了建立欧洲议会的倡议。
会议中的激烈辩论表明,对于欧洲未来的规划,参与者们均怀有强烈的热情与期望。
海牙会议的参与者名单中不乏知名政治家与学者,像是马塞尔·皮莱-戈拉兹(Marcel Pilet-Golaz)、艾度华·达拉迪埃(Édouard Daladier)、法兰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等人。他们的参与不仅代表了个别国家的利益,也象征着整个欧洲在重建与和平中的共同努力。
这些重要人士的参与,使得海牙会议成为当时欧洲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海牙会议不仅是一次政治聚会,它象征着二战后欧洲各国渴望合作与和平的意志,并为后来的欧洲共同体奠定了基础。根据会议的结果,许多提议后来成为了政府政策的核心,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这历史性的会议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这些领袖们走到一起,为未来的欧洲画出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