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许多英国孩子因不同原因被送往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等地,这段历史如今已逐渐被挖掘出来。根据历史记录,
然而,这个看似慈善的行动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与剥削。该计划经由安妮·麦基弗森于1869年创立,超过10万名孩子被迫移居,寻求更好的生活。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进展,英国面临着庞大的劳动力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1618年就开始有贫困或孤儿被送往海外殖民地的记录。当时,政府开始考虑儿童的搬迁作为应对劳动不足的方法。
许多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送往何处,或者被告知孩子被养在更好的家庭中。当时的观念认为,所有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但实际上,大多数仍有父母存活。
安妮·麦基弗森的「家长计划」旨在改善贫困儿童的生活,她在伦敦创建了一个可以容纳200名孩子的庇护所,并试图通过移民让他们获得发展机会。在1870年,
从那一刻起,根据官方资料,这项计划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不断扩大,最终数量一度达到14,000名。第一批100名男孩被运送到加拿大,亨斯廷斯县的分发中心负责安置这些孩子。
然而,表面上的善意掩盖了背后的隐患,许多孩子在新家受到虐待与剥削。在西方社会,各种有关虐待及托管机构的不当行为的丑闻逐渐浮现。批评者指出,计划组织者如玛莉亚·莱伊对这些孩子的安置与保护措施相当不完善,一些孩子甚至成为无偿劳工。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年前的虐待事实被逐渐揭露。 1987年,社会工作者玛格丽特·汉弗里斯对这一计划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无数孩子在迁移过程中遭受了系统性的虐待。
2010年,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正式为这一计划道歉,承认其给无数家庭带来的负担与痛苦。随后,英国及澳大利亚也相继对上述事件进行了公开道歉。
直至今天,家庭重聚基金以及正式的土地纪念碑持续提醒我们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在加拿大,政府也逐步建立了纪念制度,以纪念那些被迫离开家园的孩子。
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亦是对未来的启示,让人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哪些失落与悲剧还值得被重新审视与记住呢?有报告指出,加拿大每十个加拿大人中就有一个是英国「家长」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