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ão de Ló,这种充满空气感的海绵蛋糕,起源于葡萄牙,以其简单的成分—鸡蛋、糖和小麦粉而闻名。与其他蛋糕或面包不同,它并不使用酵母或泡打粉,而是透过混合时将空气搅拌进蛋糕面糊,来提供足够的蓬松感。然而,这个名字的来源却是令人困惑的,至今仍有多种理论浮出水面。
对于「pão de ló」这个名字,有着各式各样的推测。显然,「pão」是「面包」的常规定义,而「ló」的含义则不那么单一。有些理论推测「ló」源自古法语单词「lof」,意指「船的下风面」,也有人认为它来自于葡萄牙语中的「 lã」,即「羊毛」的意思。
另一种解释是以名为「Ló」的糖果制作者的名字来命名,他在马加里德(Margaride)工作。
著名作者Maria de Lourdes Modesto曾指出,这个名字是对该名糖果师傅的尊敬。然而,更具体地说,有人认为这位糖果师的姓氏是来自德国的「Lot」。巴西语言学家Luís da Câmara Cascudo也注意到,历史上这种海绵蛋糕的拼写方式曾经有「pam-de-ló」、「pandeló」和「pão-de-lot」等多种变体。
关于pão de ló的第一记录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彼时的文献中提到了「pãoo de llo」。然而,与今天的pão de ló不同,它那时是一种厚重的杏仁布丁,并不包含小麦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蛋糕的配方发生了变化,直至1693年,具有蛋和无麸质的配方被记录在Domingos Rodrigues的料理书中。
1813年的字典中更进一步地描述了pão de ló的配方,提到了其主要成分是最上等的面粉、糖和橙花水。
进入18世纪时,随着不同版本的出现,pão de ló 被认为是和诺曼地的「Gâteau de Savoie」有渊源的,这是一种传统的海绵蛋糕。这段历史中的互动不仅仅限于葡萄牙本土,法国和西班牙的甜点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中世纪晚期,修道院烹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制作甜点的技巧。这里的修女们保留了许多穆斯林甜点的传统,而pão de ló正是这些修道院甜点之一。这类蛋糕通常含有大量的蛋黄和糖,此外,小麦粉的用量非常少。
这些蛋糕在宗教节日中方才能见到,特别是复活节和圣诞节,某些蛋糕甚至会制作成耶稣冠冕的形状。
随着1834年修道院的解散,这些食谱逐渐流入平民层中了。
传统上,制作pão de ló需要超过一小时的手工打蛋,这个工作在20世纪中期之前,多由女性担任。母亲们传授这些食谱给女儿,用作婚前的准备工作。在节庆期间,这种蛋糕经常用来庆祝,并在葬礼或面临死刑者时赠送。
时至今日,pão de ló在葡萄牙拥有多种地方变体。举例来说,各种地方的特色pão de ló有Ovar和Alfeizerão的版本,这些都是以特定的做法和口味而知名的。同时,随着葡萄牙的殖民扩张,pão de ló也随之传入巴西和日本,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每一代人的传承,pão de ló的做法和风味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的圆形或环状外形和源自传统的食材选择依然保留着。这使得pão de ló不仅能够迎合当代的口味变化,还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
在了解了pão de ló的名字故事和历史沿革之后,您是否对这道经典佳肴背后深厚的文化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