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游戏的普及,人们对游戏成瘾(Video Game Addiction, VGA)的关注也逐渐增加。这种心理性成瘾被定义为一种有问题和强迫性的使用电子游戏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个体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功能受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定义,游戏成瘾的主要标准是缺乏对游戏的自我控制。尽管有专家在医学、科学和游戏社群中就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但关于这一诊断的相关争议依然存在。
“所有成瘾(无论是化学的还是行为的)都是关于不断的奖励和强化。”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APA),尽管该组织并未承认游戏成瘾为一种精神疾病,但仍将其纳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条件”中。在APA的九个标准中,重点在于检视与游戏成瘾相关的精神健康问题。游戏如何影响玩家的生活、情感和社交关系,成为研究的核心议题。
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涉及多项因素,包括沉迷预期、戒断症状、适应性增强等。玩家有时会对游戏中的互动更加在意,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人际关系。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个人卫生的忽视、体重的变化、睡眠模式的干扰及社交生活的缺失。
研究表明,游戏成瘾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包括焦虑、沮丧和注意力缺陷过动症。这些问题不仅是成瘾的结果,也是成瘾的潜在风险因素。年轻人与男性更易遭受此种成瘾,比较之下,年长者和女性受影响的程度较小。
“一些玩家会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强大的虚拟身份,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不安。”
游戏内建的奖励系统被视为促进成瘾的重要因素。在游戏中,获得奖励的期待会引发多巴胺的释放,这与其他行为性成瘾如赌博成瘾的神经反应相似。这样的回馈机制使得玩家无法自拔,经常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该类行为模型使长期游戏玩家的脑部结构及相应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获得奖励的需求增加。
面对日益增加的游戏成瘾问题,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被提了出来。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游戏成瘾的症状。此外,许多国家已设立专门的治疗中心来应对游戏成瘾的问题。中国自2008年以来设立了多个针对网路成瘾的治疗机构,探讨治疗及管理的可能性及有效性。
随着社会对游戏成瘾问题的重视,更多的研究和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地辨识和处理游戏成瘾,以及对相关心理问题的认识,也成为了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资讯化的时代,玩家在享受游戏的同时,如何保持平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