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医疗环境中,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这种感染承受着医疗系统的重压,成为不幸住院患者的隐形杀手。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在住院后48至72小时内感染肺炎的情况,这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区分开来。近年来,随着耐药性细菌的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让人担忧。
根据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是第二常见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医院感染的15-20%。
医院获得性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非病毒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这类肺炎甚至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对病人的威胁不容小觑。这种感染通常会延长病患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因此了解其表征、成因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和医疗提供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尤其在老年患者中,第一个迹象可能是精神变化或混淆。其他常见症状包括:
医院获得性肺炎通常是由各种细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器相关性肺炎(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亚型,特别是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更为常见。这类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接受插管后的细菌培养结果。
此外,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指的是在社区中经常接触医疗环境的患者所感染的肺炎,其病因和预后与传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所不同。尽管目前HCAP的定义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实体,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通常是经验性的,尤其对于那些具备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在某些情况下,早期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存活率。
根据指南,医院经历的患者应使用针对革兰氏阴性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重抗生素疗法。
值得注意的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相似,但治疗困难度明显高于前者。对于合并症患者,病情随着肺炎的出现往往会恶化,导致更长的康复时间和更高的再住院率。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繁多,其中包括年龄、既往病史、住院时间和接触医疗环境的频率。尤其是在长期护理设施中的老年人,他们更易受肺炎影响,并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也与社区患者不同,这使得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肺炎的诊断,医疗提供者应详细检查呼吸系统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进行相关的细菌培养检测以确认感染源。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手部卫生及对医疗器械的正确消毒,对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医院获得性肺炎,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良好的医疗环境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努力,也需要患者本身和家属的充分配合以及重视。是否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在医疗环境中减少这种潜在的隐形威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