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了解民众的偏好对于政治、商业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极为重要。多层回归与后分层(Multilevel regression with poststratification,简称MRP)是一种强有力的统计技术,它能够修正样本人口与目标人口之间的已知差异,以提供更准确的估算结果。
这种技术首先进行多层回归,并利用后分层调整估计,使其不受小样本影响,从而更好地反映整体人口的偏好。
MRP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多层回归建模来估算每一个后分层「细胞」(cell)的预测值,这些细胞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步是后分层,这个过程生产出一个加权平均值,从而修正最后的预测。
通过这样的方式,MRP不仅能够在不同层次的数据之间提供平滑战略,还能准确捕捉到特定子区域的人口偏好。
MRP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整合来自国家等大范围的调查数据,并通过已知的地域特征来估算某一特定地区的偏好。这样就不需要在每个小地方进行成本高昂的调查。
此外,MRP还允许分析者从更大的样本中提取信息,即使这些样本在特定地区的代表性较低,这对于确保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是相当重要的。
MRP技术最早由Gelman和T. Little于1997年提出,他们基于Fay和Herriot的想法,并进行了扩展。 2009年,Lax和Philips首次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估算美国各州的选民偏好。其后,Warshaw和Rodden在2012年提出将其用于区域层级的公共意见估算。
在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Wang等利用Xbox用户的调查数据,成功预测了选举结果,展现了MRP的强大能力。
尽管MRP技术具备强大的功能,但其在应用上仍有一定限制。此技术最适合在接近投票日时使用,同时增加了时间上的变数考量。后来,研究者们将这个模型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流行病学等。
此外,MRP的多层回归可以与非参数回归或正规化预测相结合,而后分层则可以应用于不仅限于普查数据的变数,从而形成更加灵活的应用框架。
随着技术的发展,MRP是否会成为未来偏好预测的主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