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的决策环境中,面对各种需求和限制,选择最佳方案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多准则决策 (MCDM) 中,VIKOR 方法以其独特的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由塞拉芬·奥普里喀维奇于1979年开发的VIKOR方法,不仅考虑了冲突的标准,还寻求妥协方案来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VIKOR 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建立在对理想解的接近度上,给予妥协解决的一个公平评估。
VIKOR的概念源于1973年由余伯龙和米兰·泽莱尼首次提出的妥协解方案。在其博士论文中,奥普里喀维奇发展了VIKOR的基本思想,并在1980年和1998年强化了其应用。 VIKOR这一名字于1990年被引入,意为“多准则优化和妥协解决”。这一方法在2004年的著作中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并成为经济学领域中最常引用的文献之一。
VIKOR方法以以下步骤运行:首先,决策者需要确定所有准则的最佳和最差值;其次,计算每一替代方案的综合得分和理想距离;接着引入加权系数,进一步评估每个替代方案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计算的得分对替代方案进行排序,从而揭示最接近理想解的妥协方案。
最佳的妥协方案不仅满足大多数决策者的利益,还考虑了少数人的意见。
在进行多准则决策时,VIKOR方法常与其他方法如TOPSIS、ELECTRE和PROMETHEE进行比较。研究显示,VIKOR在需要妥协与权衡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而其他方法则可能更适合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例如,TOPSIS最大程度地依赖于最接近理想解的距离,而VIKOR则考虑到一个平衡的妥协。
为了处理模糊环境中的问题,模糊VIKOR方法被引入,使得准则和权重都可以是模糊的数据集。该方法使用三角模糊数来处理不确定的数值,进一步扩展了VIKOR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在面对需要更高阶决策支持的情况下。
模糊VIKOR不仅增加了决策的灵活性,还提高了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准确性。
随着决策情境的日益复杂,VIKOR方法为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帮助决策者在面对冲突和不一致的指标时找到最佳妥协方案。其独特的排名机制和决策稳定性保障了在多样化需求下的方案选择。随着技术与工具的进步,未来VIKOR方法又将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