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其合金(如黄铜、青铜等)是天然的抗菌材料。在微生物学的概念尚未理解的十九世纪之前,古代文明就已经利用铜的抗菌特性来对抗疾病。医学文献记录了多种铜的药用配制品,同时也观察到用铜器皿盛装的水质相比其他材料优越,几乎没有可见的黏膜或生物污染。而今日,铜的抗菌特性仍在持续研究中,科学家们正在证明铜合金「接触面」能摧毁一系列威胁公共健康的微生物。
1852年,维克多·布尔克发现,从事铜工作的人死亡率比其他人低得多,他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在1867年向法国科学和医学院发表了这项发现,表明将铜放在皮肤上有助于防止霍乱。
铜的抗菌机制相当复杂,涵盖许多层面,科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铜的抗菌作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铜合金表面具有效毁灭多种微生物的内在特性。近十年来,针对铜在医疗环境的抗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同行评审研究,证实铜能有效消灭多种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O157:H7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研究显示,铜合金表面在1-2小时内即可消灭99.9%大肠杆菌O157:H7,而不锈钢表面却能存活几周。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高传染性病菌,能引起严重的腹泻和肾病。最近的研究显示,铜合金表面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灭活此病菌。在20°C室温下,含99.9%铜的合金能在90分钟内几乎完全消灭大肠杆菌。
MRSA是一种耐药的细菌,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研究显示铜合金能在短时间内消灭超过99.9%的MRSA,相较下,不锈钢表面则无抗菌效果。
铜合金对其他病原体如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 difficile)和流感病毒也显示出显著的抗菌效能。在流感病毒的实验中,铜能在六小时内减少99.999%的病毒颗粒。
铜作为一种古老的抗菌材料,其背后的科学机制受到现代研究的深入探讨,从古代的应用到今时今日的医疗环境,铜的抗菌特性仍在持续地为公共健康作出贡献。面对不断演变的卫生和健康挑战,未来我们或许也能重新思考铜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