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这一行业术语指的是任何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及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定义,微塑料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尽管其微小的体积让它们易于忽视,但它们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这些塑料颗粒的来源倍感神秘,且数量惊人,至今仍然把握不住其具体的循环模式和环境影响。
“微塑料在环境中不断累积,且其来自各种来源,包括化妆品、服装、建筑以及食品包装。”
微塑料的来源可分为两大类。首要微塑料(Primary microplastics)是指进入环境之前,已有5毫米或更小的塑料块;而次级微塑料(Secondary microplastics)则是指较大塑料物品经自然风化等过程降解后产生的微小塑料。至今,科学家已经识别出许多微塑料的来源,其中35%来自于纺织品,特别是聚酯、丙烯酸或尼龙制的衣物在清洗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微小颗粒。
“考虑到每次洗涤中可能释放的微塑料纤维数量,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除了衣物,微塑料还可以来自塑料容器、包装和一次性产品等多个领域。据2017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微塑料的存在已经威胁到海洋及陆地生态系统,其中不少由建筑和装修行业的塑料废料引起。此外,微塑料也已被发现存在于空气中,进一步显示它们的渗透性。
微塑料的持久性和毒性使其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它们不仅给海洋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进入食物链,对整个生态网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预测,微塑料在水中与重金属、农药等毒性化学物质吸附并生物富集,再进一步影响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
“微塑料已经成为环境中的高优先级污染物,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空气和土壤中,它们的影响扩至极大的范围。”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扩展到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随着塑料物品分解为愈来愈小的颗粒,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微塑料和其衍生的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及环境。这些纳米塑料的大小小于1微米,人眼无法看见,却容易被生物体吸收。
许多研究已经显示,纳米塑料可能穿过细胞膜并影响细胞功能。一些初步结果显示,纳米塑料可能干扰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引起生理变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影响生长。对这些塑料的研究仍在继续,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证实其长期影响。
“环境中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存在,可能会对自然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可能无意中加剧这一环境危机。从穿着的衣物到日常用品,每一种商品都可能成为微塑料释放的源头。根据调查研究,许多流行的个护产品,甚至是婴儿奶瓶,都可能释放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我们不禁要问:在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作为个体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减少这些无所不在的微塑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