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心脏复苏术(CPR)是一种能够救命的紧急程序,它结合了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旨在保护个体的大脑功能,直到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措施介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PR的原理、步骤及其背后的科学,并了解为何电击(去颤)在心脏复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心脏复苏术的核心目的是延缓组织死亡,并在缺氧情况下为成功复苏赢得宝贵的时间。
心脏复苏术是一项紧急程序,针对心跳骤停的个体进行的紧急处置。其主要步骤是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在成人的CPR中,按压的深度应在5至6厘米之间,并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度进行。
胸部按压的目的是将氧气血液推送到大脑和心脏,从而延长缺氧期间的可逆性。值得注意的是,CPR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在施行去颤之前,提供一些基本的血液循环。若一名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仅进行CPR本身很难重启心跳,但却能增加复苏的成功率。
去颤的目的是恢复一种可持续的心律,特别是对于心室颤动或无脉心室频脉的患者。
去颤是指对心脏施加电击以恢复正常的电活动。电击仅对某些心律有效,特别是心室颤动,而非心脏停顿或无脉电活动。在发生心脏骤停的几分钟内进行去颤,与CPR相结合,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建议在任何合适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去颤,因为心脏缺血时间越久,复苏难度就越大。在许多情况下,CPR能够启动可去颤的心律,从而为电击的实施创造条件。
当心脏停止跳动时,血液不再运送氧气到重要脏器,这可能在四至七分钟内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CPR通过创建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梯度,促进血液循环。研究表明,正确的CPR技术可以让足够的氧气到达大脑,从而延缓脑干死亡。
CPR的正确操作包括低中断率的洁膺压及完全舒放按压间的压力。
执行CPR的时候,应遵循「CAB」的顺序:胸部按压、开通气道及进行呼吸。在紧急情况中,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找自动体外去颤器(AED)应是重点。
如果施救者独自处理溺水受害者,应该先进行两分钟的CPR,然后再拨打紧急服务电话。这主要是因为溺水造成的心脏骤停通常是由缺氧引起的,因而氧气的供应至关重要。
自动体外去颤器(AED)是目前最常用的设备之一,普通民众可以快速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设备进行去颤。AED透过记录的语音指示,指导用户完成去颤过程,并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自动提供适当的电击。
应用去颤的标准方法是先拨打急救电话,随后迅速使用附近的AED。这是为了准备对不明心律进行及时纠正,以提高生存机会。
心脏复苏术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设备的改进,将会进一步提高在心脏骤停情况下的生存率。简化的CPR技术对于普通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压迫下不必进行人工通气的「仅压」模式已获得广泛推广。
尽管有许多技术和程序改进,CPR及其与去颤的结合仍然在医疗急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生命岌岌可危之时,能否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将会影响到每一次急救的生死存亡。在面临生死关头的瞬间,你是否真的知道如何去拯救一个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