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莉·阿尔伯塔·雷纳(Rosalie Alberta Rayner)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的奠基者之一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的学生、助手,最终成为他的妻子。她以意义深远的研究而闻名,尤其是对孩童心理的探索。然而,雷纳与华生之间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合作,还隐藏着丰富的人际关系与争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她的生活、研究及其与华生的关系如何从一名普通学生转变为行为主义的背后推手。
罗莎莉于1898年9月25日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来自一个商业世家。其父阿尔伯特·威廉·雷纳与祖父威廉·所罗门·雷纳皆是成功的商人。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终在维瑟学院(Vassar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后,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继续进修。在此处,她便与华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虽然她并未修读课程。
雷纳及华生共同合作探索行为主义的理论,他们相信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而成的。此思想基于他们对500多名儿童的研究,然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小阿尔伯特”(Little Albert)实验。此实验将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阿尔伯特”训练成对白鼠产生恐惧,这在现今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研究。
尽管“小阿尔伯特”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伦理争议至今仍引发讨论。
雷纳不仅与华生合作公布了多篇关于婴儿与儿童发展的文章,还试图以科学的原则引导育儿方法。她编写的《婴儿与儿童的心理护理》一书中提到“过多的母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婚姻满意度,引发业界热议。此外,雷纳的另一本无华生名下的文章《我是行为主义者的母亲》,更展现了她对母子关系的深入思考。
随着与华生关系的加深,雷纳与其妻子之间的三角关系成为社会焦点。华生的离婚与与雷纳的婚姻引发了公众的激烈评价,甚至助长了华生离开学术界的决定。这段不寻常的婚姻关系是如何被外界解读的,至今仍然是心理学史上的争议话题。
雷纳的声明和著作中的诠释,部分呈现出对于家庭与婚姻更深层次的女性主义看法。
雷纳于1935年因疾病去世,其过世对华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使他在后来的生活中选择独身。虽然他们的两名儿子继承了父母的行为主义思想,却也因此在情感上遭遇困境,反映在他们的成年生活中,两人均曾面临严重的心理健康挑战。
罗莎莉·雷纳的故事是关于爱情、学术与伦理的复杂交织,展现了行为主义背后的动人故事。她的生活及其与华生的合作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在家庭与育儿的讨论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究竟他们的研究及私人生活,对现今的我们有何启示,以至于在追求科学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