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QT症候群(LQTS)是一种影响心脏在每次心跳后重新极化(放松)的情况,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这会使心脏不规则的风险增加,可能引发昏厥、溺水、癫痫发作或突发死亡等事件。此类事件可能由运动或压力触发。某些罕见的LQTS类型伴随着其他症状,包括失聪和短暂的肌肉无力。长QT症候群可能在出生时存在,也可能在后期出现。遗传型可能单独出现或作为更大遗传疾病的一部分,而后期发病则可能由某些药物、低血钾、低血钙或心脏衰竭引起。
药物包括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生素和抗精神病药物。
长QT症候群可通过心电图(EKG)诊断,如果发现QT间期经过修正的时间超过450-500毫秒,但临床表现、其他EKG特征和基因检测可确认诊断,即使QT间期较短。管理方法可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钾、使用β-阻滞剂,或植入式心脏去颤器。对于那些经历心脏骤停且未接受治疗的LQTS患者,在15年内的死亡风险超过50%。而如果得到适当的治疗,这一比率会减少到20年内低于1%。根据估计,长QT症候群影响约1/7000的人口,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大多数患者在40岁之前出现症状。这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突然死亡原因,与Brugada综合症和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一同列入。
许多长QT症候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症状出现时,通常由于心律不整(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的类型是名为Torsades de pointes(TdP)的室性心动过速。如果心律失常自发恢复正常,患者可能会经历轻微晕眩(称为预晕)或昏厥,这通常伴随着胸部的颤动感。如果心律失常持续,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而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突发死亡。那些有LQTS的人在心律失常发作时可能还会经历非癫痫性癫痫发作,因为大脑的血流量减少。癫痫在某些类型的长QT症候群中也有所关联。
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更为常见,部分取决于所携带的基因变异种类。
虽然心律失常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但在某些形式的LQTS中,心律失常更常见于运动或心理压力(LQT1)、突然的大声噪音(LQT2),或在睡眠中或醒来之后(LQT3)。某些罕见形式的长QT症候群还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例如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症可能导致失聪,而Andersen-Tawil综合症则可能伴随着周期性麻痹。
诊断长QT症候群主要依赖于心电图检查,当QT间期超过正常上限时即表示可能存在该症状。治疗长QT症候群的患者,包括定期检查心电图、调整饮食以确保足够的钾摄取和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对于重症患者,植入去颤器可能是必要的步骤以防止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由于各类因素也会导致QT间期延长,因此整合性医疗方案是相当重要的。
此外,对于已确诊者的家族成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基因检测以便早期筛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长QT症候群的认识和管理都有了显著改善,但患者及医疗提供者仍需保持对该疾病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
了解长QT症候群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是否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与遗传有关的风险及早作出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