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软体开发的日益复杂,如何确保专案的成功成为了行业内重要的话题。而在这其中,管理评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提升专案效能与质量的一大助力。管理评审不仅仅是对一个软体产品进行检讨的过程,更是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管理评审「是一个过程或会议,期间一个软体产品会被专案人员、管理者、使用者、客户等各方进行检视,提供意见或批准。」
软体评审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别:
在同行评审中,又包含几种具体形式:
评审的「正式性」是指一项活动是否遵循协议(书面)规则。这些评审过程涵盖了从非正式的「同伴检查」到正式的步骤检讨、技术评审和软体检查的一系列活动。
IEEE 1028规定了「正式」评审的一系列共同活动,特别是针对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和步骤检视等方面。以下是正式评审的标准流程:
软体评审的显著价值在于能够更早且更便宜地识别问题,相较于后期的测试和实际使用中发现。透过有效的评审,一个缺陷的修正成本可能会低至测试执行或从现场发现后的成本的数倍之少。
第二个更重要的价值是,软体评审可以用于培训技术作者,提升他们撰写极低缺陷文档的能力,并能识别出促进缺陷产生的流程不足。
特别是早期和频繁的同行评审,能够及早识别系统性错误,这有助于在进一步的工作之前进行必要的修正。随着技术文档越早产出,其缺陷对下游活动和成果的影响将越大,因此,早期评审将带来最大的价值。
许多研究指出,重视评审流程的专案能有效地找出缺陷及安全问题。从初步设计开始,通过反覆进行的评审工作,不仅能保证品质,也能降低专案失败的风险。
在这个越来越竞争激烈的软体开发环境中,通过有效的评审机制,将有助于提升专案的成功率,并为决策提供更为清晰的依据。而这是否代表着在专案管理中,评审应该被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