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症(SBS)是一种罕见的吸收不良疾病,主要由于小肠功能不足而导致的。患有此症状的病人通常面临腹泻、脱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等困扰。这种病症的成因各异,从肠道手术到先天性小肠短小,导致患者无法有效吸收所需的养分。
根据调查,美国每年大约有三人每百万新发短肠综合症病例,估计全国有大约15,000人正受到这一症状的困扰。
SBS的最显著症状是腹泻,这会加重患者脱水和营养不良的风险。此外,还可能会出现胀气、心灼热、疲倦等其他不适症状。由于小肠吸收养分的功能受到影响,患者有可能发展出贫血、肾结石等并发症。
成人与儿童的短肠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手术,特别是切除小肠的一部分。这种手术往往是因为克隆氏病或急性肠炎等因素而进行的。
手术后,约有15%的患者最终会发展出短肠综合症,其中75%的患者是由一大的切除导致,25%则是由多次分开的切除所引起。
短肠的长度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为6.1米,但在短肠综合症的病例中,当剩余小肠长度少于2米时,便会刺激症状的发作。切除特定小肠部分也会引发独特的症状,这意味着情况的严重性和可能的治疗方式会依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小肠的长度变异很大,从2.75米到10.49米不等。短肠综合症通常是在剩余的小肠长度少于2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短肠的切除会影响到对维生素B12、胆盐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并导致一些重要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通常需要1到2年时间才能发生。
在肠道适应过程中,剩余小肠会产生生理变化以增加吸收能力,例如肠绒毛的增长和肠道直径的扩大。
短肠综合症的诊断难度较高,因为需要详细的病史和其他检查来判定肠道的吸收功能。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止泻药、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以及食物的特殊配方等。
2012年,美国FDA批准了一种新的治疗药物teduglutide,专为短肠综合症患者设计,其通过减少需要接受静脉营养的患者数量而显示出功效。
营养支持也是治疗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静脉输入营养素是必要的。此外,一些外科手术,例如肠移植和肠道延长手术,对于某些患者也可能提供希望。
短肠综合症在未来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其相关研究也在持续增长。虽然有些患者的情况可依赖肠道适应来改善,但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探索。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人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医疗进步是否能够解开短肠综合症背后的奥秘,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