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中,脂肪储存的异常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脂肪可能被视为身体能量的储备,但当人体无法正常储存脂肪时,却引发了重大的健康问题。在这一领域,一个群体称为脂肪萎缩症(lipodystrophy syndromes),它们涉及人体在基因或获得性疾病的影响下,无法正常产生和维持健康的脂肪组织。
这个病症的特征是脂肪组织的异常或退化状况,并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脂肪萎缩症主要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具体包括:
脂肪萎缩症的根本原因在于皮下组织储存脂肪的能力不足。这种情况下,脂肪被存储在非脂肪组织中,导致了脂肪毒性(lipotoxicity)和胰岛素抵抗的现象。由于脂肪储存的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常常上升,这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代谢症候群。
这些症状往往导致患者的平均寿命仅为约三十年,肝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重复在同一个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可能会导致皮肤上的脂肪萎缩,表现为小肿块或凹陷。这种情况虽然无害,但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妨碍治疗效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患者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使用洁净的针头。
某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也可能出现脂肪萎缩的副作用,特别是在接受胸苷类似物治疗的HIV患者中最为常见。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脂肪重新分配的现象,脸部的凹陷以及背部或脖子的「水牛塌肩」,这些体征反映了体内脂肪的异常变化。
脂肪萎缩症的诊断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内分泌医生进行。可能需要借助皮肤折叠计来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或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进行全身组成扫描。治疗上,人重组的瘦素(metreleptin)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广泛性脂肪萎缩症候群,并显示出减轻代谢性并发症的有效性。
初步估计,先天性脂肪萎缩症非常罕见,可能影响每百万人中的一人;而由于后天原因引发的脂肪萎缩症则相对较为常见,尤其是在HIV感染者中。
脂肪的消失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其中牵扯到基因、代谢以及环境因素。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何人体无法正常储存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