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主义是一个社会运动,由个人或团体(被称为生存主义者、末日准备者或准备者)组成,他们主动为各种紧急情况做准备,如自然灾害及其他导致社会秩序崩溃的灾难(例如,政治或经济危机)。这些准备工作可以针对短期或长期的情况,范围从个人困境到地方性服务中断,甚至国际或全球性的灾难。这一运动的本质强调自主生存,储备物资,以及获取生存知识和技能。
生存主义者往往会获得急救、医疗急救以及自卫培训,并建立可帮助他们在社会崩溃时生存的结构,如地下避难所。
生存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几个重要时期,特别是全球冷战期间,人们对核战争的威胁感到担忧。这期间,政府在避免核袭击方面制定的民防政策,促使民众开展自我保护的行动。
现代生存主义运动在英国和美国的起源包括政府政策、核战争威胁、宗教信仰,以及警告社会或经济崩溃的作家。随着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事先准备的重要性。尽管大多数时代的生存主义者有不同的信念与准备方法,但大多数都是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担忧。
随着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稳定,许多保守派思想家开始提倡个人准备,这一潮流在1970年代达到高潮。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个人和家庭准备的研讨会,例如哈利·布朗在1967年开始举办的各种研讨会,教授如何应对货币崩溃。
霍华德·拉夫在1974年出版的《美国的饥荒与生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本书强调了食品储存和生存准备。
拉夫的作品引入了金银等贵金属在社会经济崩溃中的内在价值概念。
生存主义的兴起在1980年代达到顶峰,特别是在冷战期间,许多人因恐惧核战争而加强了生存准备的想法。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福尔摩斯的《生活在末日之后》等,这些著作强调了核战争时代的生存策略。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存主义在克林顿政府期间获得新的关注,特别是在围绕1994年联邦攻击武器禁令的辩论中。
随着911恐怖袭击的发生,生存主义的兴趣再次激增,许多人开始认识到准备的重要性。
在疫情和国际动荡的影响下,生存主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COVID-19疫情的爆发及乌克兰的俄罗斯侵略社会,使更多人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准备状况。
生存主义者以不同的方式接近这一理念,根据他们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并且对未来的关注各有不同。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运动,反映了人类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持续焦虑。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准备是否只是生活中的一种过度反应,还是我们实际上需要重新思考自我生存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