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至上主义是一种信念,认为白人优于其他种族,应当主导他们。这种信念支持维持和捍卫任何由白人持有的权力和特权。白人至上主义的根源在于如今已被否定的「科学种族主义」理论,并且曾是欧洲殖民主义的重要辩护理由。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强加并维持白人以及非白人支持者对文化、社会、政治、历史或制度的主导地位。
在过去,这一意识形态通过各种社会经济和法律结构实施,如大西洋奴隶贸易、欧洲殖民劳动和社会实践、非洲掠夺、吉姆·克劳法以及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等。
在当今社会,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新联邦攻击者之间。这一意识形态在当今的运动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包括白人民族主义、白人分裂主义、纳粹主义及基督教身份运动。在美国,白人至上主义主要与三个组织有关:三K党(KKK)、亚利安民族(Aryan Nations)以及白人美国抵抗运动。尽管自称与白人至上主义无关,但骄傲男孩(Proud Boys)在学术界也被描述为是这一主义的延伸。
随着社交平台如推特(自2023年7月起改名为X)与红迪网的兴起,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的竞选活动,使得白人至上主义的活动和关注度上升。
白人至上主义的意识形态根基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种族主义,这一主流人类变异观念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和种族政策,直至20世纪末才逐渐被取代。特别是南非的去殖民化和1991年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再加上1994年的第一次多种族选举标志前景的变化。
白人至上主义在美国的主导地位在内战前及战后持续了几十年。内战前,许多富裕白人拥有奴隶,他们试图用「科学」理论为其经济剥削行为辩护。一位未来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在1785年表示,黑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均劣于白人。内战的爆发被视为维护白人至上主义的一个主要理由,导致南方各州的分裂和联邦的成立。
在1890年,一篇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美国印第安战争的社论中,作家L·弗兰克·鲍姆写道:「白人凭借征服的法律和文明的正义,成为美国大陆的主人。而边境定居点的安全,将通过彻底消灭剩余印第安人来保障。」
随着社会和政治自由的剥夺进入20世纪中叶,民权运动的兴起可以近代白人至上主义的颠覆。这场运动部分是由14岁男孩艾美特·蒂尔的私刑引发的,他的残酷境遇强迫世界不得不面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残酷现实。一百天后,罗莎·帕克斯拒绝把座位让给一位白人,象征了抗争的开始。
美国社会学家史蒂芬·克莱因堡曾表示,在1965年以前的移民法律明确宣称北欧人是白人种族的优越亚种。
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竞选加剧了美国境内白人至上主义和白人民族主义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媒体的注意与新成员的加入。学者们认为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结果映射出白人至上主义持续存在的挑战。社会学家凯瑟琳·贝卢指出,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如教育、政府和医疗等都在无意中正化白人社会的权利和资源的控制。
根据FBI的数据,自2018年10月以来,几乎100次与白人至上主义相关的国内恐怖主义逮捕行动被实施,反映出其持续的威胁。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白人至上主义的运动也逐渐虚拟化,群体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社会学者凯瑟琳·布里指出,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得白人至上主义的活动难以追踪,但却也促进了仇恨犯罪和白人至上主义暴力的增长。这一运动利用网络作为传播思想和集结支持者的手段。
在英国,对于温斯顿·邱吉尔是否是「种族主义者与白人至上主义者」存在争议。他的言论中表达出对于其他民族的贬低,使得这一论题更加复杂。在南非,白人至上主义的结构则被近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制度所加强,对于非白人群体带来了深重的影响。
总结来看,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力贯穿了全球历史,使得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群体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意识形态如何继续影响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解构方式来挑战这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