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氏症,又被称为雷诺氏现象,是一种由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医疗状况,导致末稍动脉血流减少。通常情况下,受影响的部位为手指,而较少见的则是脚趾,甚至鼻子、耳朵、乳头或嘴唇等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发作经典地表现为受影响的部位先变白,再变蓝,随后又因血流回复而变为红色和伴随灼热感的现象。这些发作一般会持续几分钟,但也可能延续数小时。
雷诺氏症的名字源自于医生Auguste Gabriel Maurice Raynaud,他在1862年首次于学位论文中描述了此病。这一病症的发作通常由寒冷或情绪压力所引发。
原发性雷诺氏症是指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的,并且与其他疾病无关。比较之下,继发性雷诺氏症的确诊是基于存在某种潜在的基本疾病,通常发病年龄较大,且其发作疼痛性更强,发作不对称,更可能出现数位溃疡现象。
原发性雷诺氏症通常出现在15至30岁之间,且女性的发病率较高;而继发性雷诺氏症则主要影响年长者。
雷诺氏症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变色(皮肤变白)以及感觉冷或麻木。在寒冷的情况下,手指或脚趾的血流会大幅减少,皮肤变得冷和麻木。这些事件是偶发性的,当发作结束或身体被加热时,血流回复,皮肤颜色变为红色,随之而来的会是肿胀、刺痛和「针刺」感。所有这三种颜色变化是雷诺氏症的经典表现,但并非所有患者在所有的发作中都会观察到所有颜色变化,特别是在轻度病例中。
原发性雷诺氏症的症状是自发的,并且并无其他疾病的关联。其病因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相关,其中吸烟被认为会增加发作的频率及强度。
继发性雷诺氏症则与多种其他健康状况有关,包括但不限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以及红斑狼疮等。各种病状和用药均可能成为引发雷诺氏的原因,甚至是某些职业性暴露也可能增加风险。
诊断雷诺氏症的关键在于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雷诺氏症。医生通常会检查是否存在关节炎或血管炎的迹象,并进行几项实验室检测以辨别。
指甲边缘毛细血管检查是一种敏感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识别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雷诺氏现象。
对于继发性雷诺氏症,管理重点在于治疗潜在原因,而原发性雷诺氏症则主要是避免触发发作的因素,如寒冷、情绪压力或振动等。类药物治疗,例如钙通道阻滞剂,通常是首选的药物。这类药物的疗效虽有限,但对减少攻击的频率及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
原发性雷诺氏症的预后通常是非常良好的,并无死亡与总体低 morbidity。而继发性雷诺氏症的预后则取决于潜在病症的进程及血流恢复干预的有效性。
雷诺氏症的发病虽然可以带来烦恼与不适,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是否能找到更精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