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小米(Cenchrus americanus),通称Pennisetum glaucum,是全球最广泛栽培的一种小米,早在史前时代便已在非洲和印度次大陆广泛种植。它在西非的萨赫勒地区原产,其多样性的中心。考古学研究也确认,2500年至2000年前的马里北部萨赫勒区域中已有栽培的珍珠小米。自2021年以来,联合国大会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进一步提升了这种作物的全球关注度。
珍珠小米的圆形谷粒长度约为3至4毫米,是所有小米品种中最大的(不包括高粱)。其颜色多变,可以是几近白色的、浅黄色、褐色、灰色、蓝色或紫色。珍珠小米对于干旱、土壤贫瘠和高温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此能够在其他谷物,如玉米或小麦无法生长的地方生长。
珍珠小米常被用作粮食和饲料,是非洲、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重要资源。
珍珠小米的多样性表现在其形状和生长习性上。在非洲,珍珠小米通常被分类为球形或叶状品种,其物理特征上的差异超过其他小米品种。这些小米的营养成分也有所不同,珍珠小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通常比高粱或其他小米高许多,这使得它成为更具营养的选择。
在美食方面,珍珠小米在印度被广泛用来制作平面包(Bhakri),暖食或是汤粥。拉贾斯坦地区的“bajre ki khatti rabdi”是利用珍珠小米粉及酸奶制作而成的传统菜肴,夏季特别受欢迎。在南非,当地则将珍珠小米粉用于制作名为“Oshifima”的主食,成为当地居民的饮食主角之一。
印度是珍珠小米最大的生产国,历史上自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间开始种植。这种作物最初可能是透过跨越非洲及红海的贸易途径引入至印度。今日,拉贾斯坦高地是印度最大产区。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像HB1这样的品种已经推动了珍珠小米的产量显著提升。
在非洲的萨赫尔地区,珍珠小米成为了主食,这里的民众以其为重要的食物来源,特别在干旱的气候中。
随着对珍珠小米的关注度提高,新一代的高产量品种被引入,使农民的产量增长显著。为了解决非洲和亚洲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食用铁质增强的珍珠小米被广泛研究。这表明珍珠小米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珍珠小米有极强的生长优势,但它仍面临多种昆虫害虫的挑战,如珠米干虫与珠米头瘪虫等对农田的威胁。文章作者甚至提到,在某些地区,这些害虫可能会造成高达90%的损失。
综合来看,珍珠小米因为其卓越的耐旱性、营养价值及多药的烹饪特性,而在印度及非洲的居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全球气候变化及粮食安全的当前形势下,珍珠小米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