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变成癌症治疗的全新蓝图,这类药物通过阻断PD-1和PD-L1蛋白的信号传递,使用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随着数十亿投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行,这些药物不仅在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中显示出极大的潜力,还可能改变我们对癌症治疗的整体认知。
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能在受到感染后限制宿主细胞的杀伤,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关于通过阻断PD-1和PD-L1来治疗癌症的概念首次于2001年发表。随后制药公司开始向这一领域迈进。 2006年,第一个临床试验启动,评估了Nivolumab的疗效。到了2017年底,随着超过500项临床试验,其应用范围已扩展至九种不同的癌症。
在癌症状态下,肿瘤细胞的PD-L1与T细胞上的PD-1蛋白质相互作用,减少T细胞的功能信号,这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攻击肿瘤细胞。 PD-1和PD-L1的抑制剂能成功阻止这一过程,重新唤醒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态势。目前多种癌症的临床试验正在针对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和膀胱癌等进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更大种类的肿瘤中显示出较高的缩小率,并且毒性较其他疗法低,证明这些疗法更具耐久性。
Pembrolizumab(Keytruda)和Nivolumab(Opdivo)是目前知名的PD-1抑制剂,前者在2014年获得FDA批准,后者于同年也获得了批准。这些药物经过多项研究证明,具有样本中更高突变负担的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更为良好。
Atezolizumab(Tecentriq)和Avelumab(Bavencio)是另一类重要的PD-L1抑制剂,分别在2016年获得批准进入临床使用。这些药物在多种癌症治疗中都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一些药物在特定癌症型别上失利,也仍在持续改进之中。
随着PD-1和PD-L1抑制剂治疗的发展,对于这些疗法的耐药性引发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者们开始将PD-1/PD-L1抑制剂与一型干扰素的组合使用,期望以此提高T细胞的浸润度及激活程度,进而提升整体生存率。这些组合在黑色素瘤与肾癌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结果。
虽然免疫疗法的效果显著,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包括间质性肺炎、结肠炎和肝炎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副作用会影响治疗的整体效果。与传统化疗相比,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常显示出更低的副作用发生率,但仍需持续关注。
在面对癌症的挑战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疑带来了希望,未来将持续探索新疗法及组合疗法的潜力。
面对癌症与未来医疗科技的发展,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这些新技术和治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