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生物技术领域,水相双相系统(ABS)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提取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理想选择。随着针对传统有机水溶剂提取系统的关注增强,ABS因其环保特性而受到青睐。这种系统可以简单地通过混合两种聚合物、一种聚合物与盐,或是两种盐来创造出两个水相相分离的层次。这些系统以水为主,消除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成为生物技术应用的非变性和良性分离介质。
ABS的形成是基于聚合物和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早在1896年,科学家Beijerinck首次观察到凝胶的水溶性聚合物与可溶性淀粉的「不相容性」,两者混合后,便分为两个不可混合的相。经过随后的研究,发现了多种水相双相系统,其中聚乙二醇(PEG)-右旋糖酐系统是最广为研究的案例。其他类似系统如PEG-碳酸钠或PEG与磷酸盐、柠檬酸盐、硫酸盐等的组合也表现出类似的性质。
水相双相系统的特性在于,即使组成是水溶性的,当比例调整到一定程度,仍然可以形成分层。例如,在PEG-右旋糖酐系统中,上层是相对疏水的聚乙二醇,而下层则是具有更高密度的右旋糖酐。此特殊的结构安排让研究人员得以以温和的方式分离目标化合物,避免了使用传统有机溶剂所带来的高风险。
聚乙二醇在分离过程中虽然比水密度低,但却能形成上层,这是由于它的溶剂「有序」性质,能够排除多余的水分,创造出低密度的水环境。
使用ABS进行蛋白质和其他脆弱生物分子的提取有着众多优势:
尽管ABS有显著的优势,使用高纯度的右旋糖酐等材料仍相对昂贵。好在,研发者们也开始探索其他低成本替代品,如低精炼的右旋糖酐、水解淀粉衍生物及高盐溶液等,这或许能进一步推动ABS技术的普及及商业化。
在设计和工程应用中,拥有良好的热力学模型以描述和预测液-液平衡条件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仅能协助改善ABS的应用效果,还能在工业规模的生产中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
热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预测不同聚合物和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ABS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水相双相系统正逐步改变我们提取和利用生物分子的方式,其在生物技术及环保领域的潜力无疑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BS是否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成为生物工程的未来趋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