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puytren's病,又名Dupuytren's挛缩症,这个名字源自于早在1831年就首次描述了此病机制的法国外科医生Guillaume Dupuytren。这种疾病使一只或多只手指在弯曲状态下永久性固定,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让许多人只能在心中默默忍受。这个病的起因至今尚无确定的解释,但科学家们相信遗传因子在此病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一开始,Dupuytren's病通常会在手掌皮肤下方出现小硬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硬结逐渐恶化,患者的手指无法完全伸展。虽然这种情况通常不伴随明显疼痛,但有些患者会感受到轻微的刺痛或痒感,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出现疼痛。根据研究,最常受到影响的手指是无名指,之后依次是小指和中指。
Dupuytren's病的根本机制与手掌筋膜内部的异常结缔组织形成有关联。
虽然Dupuytren's病的确切病因仍然未知,但科学界发现了一些风险因素。其中,家庭病史在此病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调查显示,约60%至70% 的患者有遗传倾向。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50岁以上的男性患病机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除了遗传因素,还有其他风险因素,例如酗酒、吸烟、甲状腺问题、肝病、糖尿病、先前的手部受伤和癫痫等。值得注意的是,Dupuytren's病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同时出现其他疾病,例如Peyronie病。
在挪威,超过60岁的男性中约有30%的人曾诊断为此病,而美国约有5%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受此病影响。
通常,注意到手部有小结块或明显的弯曲后,患者会去寻求医疗帮助。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有些情况下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初步治疗包括类固醇注射至受影响区域、职业治疗及物理治疗。如果病情加重,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凝胶注射或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建议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限制性掌膜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法。然而,这种手术的复发率相对较高,约39%的患者在四年内复发。
Dupuytren's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显著影响。许多人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甚至无法执行日常活动,比如穿衣、握手等社交互动,从而感受到羞愧和焦虑。部分患者表达了相应的疼痛、极度不适以及社交场合的尴尬。
Dupuytren's病的患者通常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这种情况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对Dupuytren's病的研究深入,医学界对其成因的认知逐步清晰,但要完全解释这一疾病的潜在原因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技术不断被提出,例如使用轻微侵入性的针刀技术,将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这些创新方法使治疗变得更有效,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如此,Dupuytren's病的复发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与康复至关重要。专家们还在探索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进行的疗法可能会对疾病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这种难以捉摸的疾病,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在治疗与管理Dupuytren's病方面,是否还会有新的突破出现?